全球滚动:珠江奔流:千年不变的向海雄心
发布时间:2023-04-09 08:58:18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向海图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浸润着珠江水脉的澎湃气息。据考证,“珠江”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前后黄佐诗句: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向海图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浸润着珠江水脉的澎湃气息。

据考证,“珠江”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前后黄佐诗句:“珠江烟水碧濛濛”。奔涌而来的滔滔珠江,三龙吐珠,八门入海,流淌出浩瀚文脉,冲刷出商都气象,孕育了广州这座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核和城市精神。因为珠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成为屹立千年的世界商贸名城。

在珠江畔的琶洲,第133届广交会开幕在即,万商云集的场景将在这里再度上演。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也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珠江涛声依旧,不变的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创新奋发的城市气质。珠江潮起两岸阔,湾区奔涌向未来。从水脉到文脉,从大江到大海,从任嚣城筑城起笔到大湾区万千气象……沿着珠江黄金岸线,走读人文珠江,记者感受滔滔江水背后的城市文化脉动,触摸广州这座大城开放包容、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透视广州拥抱大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力量。


【资料图】

珠江两岸美景。广州日报资料图

向水而生:

从水脉到文脉 岭南文化生生不息

奔腾的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也是岭南文化的摇篮。珠江对广州来说,既连接内外,又沟通南北,珠江水滋养出来的岭南文明,既开放包容,又务实创新,兼容并蓄。广州的城市发展因拥有富有灵气的珠江水而与众不同。

这条从群山中奔涌而来的水脉,为城市发展带来丰沛的水源,更为广州注入了别样的文化活力。今年1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草案公示出炉,其中对于珠江文化带的表述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将打造成为彰显活力全球城市的世界级文化景观带。

广州人过去把珠江称为“海”,到珠江南岸去,唤作“过海”,说广州“负山带海(珠江)”。远古时的珠江,水面十分宽阔。此后由于上游三江夹带的泥沙不断堆积,以致江面不断变窄。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江面宽度仍在两千米以上,是现在的近十倍。秦汉时期的江岸就在如今繁华的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以南。当时珠江的海潮可涌至城下,如今西湖路的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就是见证。秦朝南海郡尉任嚣便依山傍水筑城,这就是最早的广州城。

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考证,晋代,如今的惠福西路五仙观前是珠江边的一个渡口。民间传说五仙观前有一仙人大脚印,学者考证,那实际是江水淘蚀形成的凹穴。宋代由于扩建广州城,到处筑堤,使河道淤积加剧。通过疏浚环城濠池和修筑六脉渠,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网,“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雏形逐步显现。元明清三代,江岸线继续南移。清初,江岸北在十三行路至一德路、靖海路、北京南路、珠光路一带,海印石在清初还是江中的炮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江岸到达如今的南方大厦前的西堤。1931年,修建珠江长堤,把海珠石与北岸连成一片。1958年,大沙头经过人工填筑,与陆地相连,珠江北岸从此固定下来。

水脉文脉相融,诸多历史名人、文化大家的故事都诞生在珠江之畔。

前面提到的任嚣城以及南越国宫署遗址都是南临珠江。兵不血刃说服南越王赵佗归顺汉朝“和集百越”,更被视作西汉名臣陆贾毕生最大功绩,他被后世尊称为开越陆大夫。公元前196年,陆贾沿珠江南下广州,在增埗河登岸,在岸边修筑泥城,耐心等待赵佗。经陆贾耐心劝说,赵佗接受了汉高祖刘邦赐给的南越王印绶,归附称臣,南越百姓欢欣归汉。当时陆贾筑城旁的西关一带多为水网沼泽,相传陆贾爱种莲藕、荔枝,民众也跟着他栽种荔枝树,渐渐形成“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景,荔枝湾由此得名。

学识渊博、为官清廉的东汉大学者杨孚出生在珠江南岸下渡村,相传杨孚所开凿的古井如今还完好保存,印证广州的千年沧桑。杨孚是史载岭南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学者。“称得上岭南文化的开拓者。”历史学家张磊教授高度评价杨孚。

通过目前可以找到的广州最早地图——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的《广州府舆图》,可以看到:珠江水网从西北到东南贯穿全城,沉香洲、荔枝湾、沙湾水等清晰可见。西北的沉香洲也即今天的金沙洲,四面被珠江环绕,岛上沙贝村有“岭南三忠”陈子壮,相邻的横沙村诞生了“粤讴鼻祖”招子庸。南面的沙湾水乡是广东音乐主要发源地,沙湾“何氏三杰”在广东音乐的起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沿着珠江,岭南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绘制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广州府舆图》。

向海图强:

从大江到大海 海丝起点连通世界

珠江是广州的水脉、岭南文化的文脉,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更是城市的发展之脉。唐代大诗人高适有诗云“海对羊城阔”,广州自古就将海洋与对外交往联系在一起。广州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独特城市精神也来源于此。从大江走向大海,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千年商都所在,成就唯一越千年而繁盛不衰的港口城市。自秦汉开始,古代中国开辟了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

外国商船云集之地:广州扶胥港(黄埔港)。

唐宋时期,广州是万国商贾云集的世界商贸大都会,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此交流汇合,为古老的华夏文明注入新元素。唐代在广州设市舶使,宋代则设市舶司,为整个国家履行对外贸易的管理职能。

位于三十公里珠江黄金岸线东端的南海神庙花开正盛,吸引着一批批游客踏春赏花。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的一座,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神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祈求海神保佑、出入平安。

南海神庙。广州日报资料图

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撰写了《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碑文。据考证,他首创了“海事”一词,意义重大。石碑千年来也被视为南海神庙至宝。而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文豪苏东坡也专程来到南海神庙,清晨登上浴日亭,观赏宋代羊城八景首景“扶胥浴日”,写下七言律诗 《南海浴日亭》。

位于南海神庙东侧的广州海事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通透的玻璃外墙、交错有致的直线廓形,构筑出大船般的现代建筑外形,让游客踏进馆内便仿佛穿越于千年的海丝之旅。

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日报资料图

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一口通商”,成为中国连通世界的唯一窗口,各国商人云集。据《黄埔港史》记载,从1757年至1837年,也就是广州作为“一口通商”外贸口岸的80余年间,停泊在海珠琶洲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计有5107艘。船上的货物再从广州输送到全国,陶瓷、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也从这里流向世界。

外贸史专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研究发现,当时外国商人普遍感到在广州做生意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方便、更好做——这是1830年英国下议院关于对华贸易审查的证词记录。历史学家张磊教授说,世界从广州进入中国,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外贸同时对经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使广州成为名副其实世界级的港城,巩固了岭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广彩、广绣为代表的精品,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蜚声世界。粤剧也随着江水海水传遍全球,“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4月15日,位于珠江畔的琶洲展馆将重现万商云集盛况,第133届广交会将在这里线下开幕,也让人们对于开放的广州更加充满期待。

如今面朝珠江的广交会展馆,多年来一直述说着中国开放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加强商品流通,考虑广州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在珠江北岸十三行的旧址(今文化公园)上创设“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这便是广交会的前身。1957年,国家批准在广州举办一年两届的广交会。

广交会展馆。广州日报资料图

70多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交会从未间断。历届广交会的展馆,也多设在珠江畔,从海珠广场到琶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

从大江到大海,开放包容成为广州最核心的文化基因,为城市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向上生长:

从南方大厦到广州塔 城市地标沿江生长

沿着珠江,人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珠江之畔是广州城市发展的热土,每一个时期的地标都与珠江遥相呼应。

从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到广州宾馆,一栋栋气势非凡的高楼,一次次刷新着广州的高度纪录,留下了专属老广州的难忘回忆。

后来更名为南方大厦的城外大新公司,是广州最早的地标性建筑,于1922年建成,是当时中国第一高楼,也是广州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楼房,天台开辟空中花园游乐场,设有螺旋形斜道供小汽车上下。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这里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1983年,位列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首,被誉为“南国商业的鲜花”,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南方大厦。来源:视觉中国

屹立珠江边86年的爱群大厦,造型如同破浪前行的航船,气势不凡,是游客打卡、航拍的经典地标。凭借64米的海拔,自1937年起,爱群大厦蝉联广州第一高楼整整30载。

爱群大厦。来源:视觉中国

1968年,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一高楼桂冠“让给”了江边的另一栋建筑——被市民称为“27层”的广州宾馆。这是当时内地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高层宾馆,楼高86米,超过“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的83米,成为当时内地最高的建筑物,作为“岭南新建筑”的代表,闻名遐迩。

广州宾馆。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历史建筑近年来相继升级改造:南方大厦电子数码主题商城焕新升级,爱群旋转餐厅再次转动,焕发新颜,广州宾馆完成内部升级重新开放,渐渐地,年轻人多了,商务客来了,老建筑焕发新活力,成为旧城复兴的“样板房”。

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广州宾馆等老建筑见证着广州改革开放率先蹚出新路的奋进姿态,同样林立珠江畔的广州塔、西塔、东塔等城市新地标,刷新着广州向上生长的新高度。

广州塔下,游客络绎不绝。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广州塔旅游区,商业呈现勃勃生机。

2005年,亚运会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广州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线的交汇处,一座令人瞩目的高塔开始不断“生长”,2009年广州塔建成。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广州塔惊艳世人。

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600米的总高度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旅游观光塔。让人耳目一新的“纤纤细腰”背后是复杂的结构稳定性设计和高精度计算:“筋骨”由5万吨厚钢板焊接而成,钢管立柱直径由底部的2米渐变到顶部的1.2米,安装精度达1/2000,误差不超过5毫米……此外,它还拥有全球最高的户外观景平台、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等。作为城市地标,广州塔象征着广州繁荣开放拼搏进取,是广州人精神气质的形象代言,向世人展示腾飞广州、挑战自我、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气魄。

广州塔。广州日报资料图

无论是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南方大厦,还是高耸入云的城市地标广州塔,珠江边的发展热土留下了广州城市向上生长的印记,见证着一座城市昂扬发展的精气神。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不同时期的公共建筑也在珠江边拔地而起。

把握新机遇,拥抱大湾区,崭新的文化新地标正在珠江边拔地而起。位于荔湾区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引人瞩目,这座长度达350米的建筑通过“时光拱廊”将三个场馆连为一体,形似一艘文化“巨轮”扬帆远航。寓意装载岭南文化宝藏的“巨轮”,驶向大湾区、驶向世界各地。值得一提的还有广州珠江之上的首座人行桥——海心桥,设计上融入古琴、水袖、花船等广州元素,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性。

向新而行:

潮起大湾区 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珠江西航道左岸的西村,始建于1934年的广东饮料厂经过升级改造,变身成原创元素创意园,富有年代气息的老厂房也被活化利用,并迎来建筑师事务所、服装企业、电商企业等新入驻者,重现生机与活力。

机器制造厂、饮料厂、糖厂、钢铁厂、造船厂、造纸厂……20世纪初以来,珠江孕育出广州繁荣的近现代民族工业,奠定了华南地区制造业重镇的地位。岁月流金,曾经辉煌的老工厂随着“退二进三”的步伐逐渐撤出城区,留下的车间、仓库,成为城市不可复制的工业遗产。

广东饮料厂厂房成活化利用经典案例。 广州日报资料图

白鹅潭旁的协同和机器厂,是广州保存最好的早期民族工业厂房。这个始建于1911年的机器厂,见证了广州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史。在1915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船用柴油机,成为我国柴油机制造业先驱,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面大旗。后来该厂改名为广州柴油机厂,成为华南第一家生产万匹柴油机的工厂。如今,这里围绕协同和机器厂旧址及其厂房建筑群改建成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正作为一个以动力机为主题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普及动力知识。

沿着珠江,新与旧的传承在这里凸显。工业遗产获得保护,广州向新而行的步伐在加快,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琶洲岛上,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人流往来背后是发展要素的集聚,这里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高地。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数产融合为导向,广州全力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日渐凸显。据统计,2022年琶洲试验区企业数量达3.4万家,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企业平均营收数据已超1100万元,经济产出能力不断增强,大量数字科技企业在这里快速崛起。

生态堤岸、名家雕塑、国潮花灯……琶洲岛东部,工美港已经成为众多市民前来参观的网红打卡点。这里有着380米的江岸线,还有收藏展示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的珍品馆,再加上园区内大量的科创企业,工美港昔日的老厂房焕发出勃勃生机。

跟其他产业园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工美港的“文化”特色。这里有独一无二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现收藏大师珍品(精品)800多件。这些作品巧夺天工、具有浓厚的岭南民间文化特色,充分展现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作水平和高超技艺。

工美港。广州日报资料图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科技创意在工美港交融,这里正在成为大湾区青年创业的新平台,正打造为广州创新创意产业孵化高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联动琶洲周边区域发展,紧扣数字产业、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完善全链条产业生态圈。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将打造成为广东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岭南工艺美术的亮丽“名片”。

沿着珠江,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南沙开发开放的热潮扑面。蕉门河畔的创享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内,年轻的创业者正在为创新梦想奔走忙碌。目前,南沙已打造了创享湾等11个粤港澳青创基地,集聚超300个港澳青创团队,并且出台了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新十条”政策。

从珠江岸边的工业遗产到日新月异的南沙,城市经济的脉络随时代浪潮变迁,展现了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应有的万千气象。广州,正绘就崭新的高质量发展蓝图,珠江奔腾,活力奔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廖靖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林传凌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10亿 打破内地影史春节档动画片纪录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

    据各方数据,1月31日上午10时许,深圳出品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突破10亿元,在首日票房、档期票房、连续破亿天数等多方面打

  •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幅增加 曼谷等地成为最受欢迎目的地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

    1月27日,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深圳游客的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相较国内热门景点的人山人海,

  •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469.25万人次 旅游收入31.58亿元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

    1月27日,记者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202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1月21日至27日),深圳共接待游客469 25万人次,旅游收入31 58亿元,

  •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卫星厅迎来首个大客流春运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

    据深圳市春运办统计,1月15日和16日连续两天,深圳对外发送旅客人数都在48万左右,春运进入客流高峰期。1月15日,深圳春运对外旅客发送量达

  •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以世界经典管弦乐和歌剧咏叹调为主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年度重要文化品牌活动,多年来已成为深圳市民跨岁迎新的例牌项目。12月30日、31日晚,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深圳音乐

  •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深圳市人才总量已达到663万人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作为来深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助理研究员郭雅婕对深圳在人才服务方面的举措赞不绝口:我作为基础研究人员,很希望自己

  •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者目前仍对购买年票持观望态度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

    12月1日晚8点,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相比于去年,今年购票顺畅了许多。据了解,2022年故宫年票发售时,因短时间内购买年票人数过多,曾

  •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绒服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00%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

    昨日,冷空气到达,广州气温逐步下降。据商超方面预测,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市民对于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不少广州商超准备了有关

  •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2万个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小井盖、大民生。今年以来,深圳开展全市窨井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

  •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期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11月完成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

    备受关注的汕汕(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站及站区工程近日传出最新动态:项目已顺利完成工程招标工作,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目前,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