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广州天河珠村,看“中国乞巧第一村”如何玩转七夕?
发布时间:2023-08-22 13:42:16 文章来源:腾讯网
近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

近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文化馆承办,天河区文化馆执行的“‘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文化有约·美丽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2023年广州乞巧文化节惠民演出”在天河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启幕。

从音乐、舞蹈到曲艺、杂技,本场惠民演出集合民俗、非遗等多种艺术元素,精心挑选多个荣获全国、省、市级群众文艺大赛金奖的精品节目,邀请各优秀文艺团队为市民为广大市民免费奉献一场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的视听盛宴。

从传统民俗到城市名片


【资料图】

又一年珠村乞巧节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佳节,广州人又称“乞巧节”“七姐诞”“七娘诞”。乞巧节是旧时少女乞求织女能够赐予自己巧智的节日,乞巧这一传统民俗在素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美誉的天河珠村得以绵延传承。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里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几百年来,天河珠村始终牢记传承乞巧民俗,乞巧节是珠村人民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广州乞巧文化节中的七娘点。

天河珠村对于乞巧节的重视可见一斑。2005年,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在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开幕,文化节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摆七娘”“七娘大戏”“拜七娘”仪式,还举行了乞巧女儿形象大赛评选活动,为乞巧节加入了现代文化元素。2010年,以珠村乞巧为代表的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珠村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2017年至2018年,广州乞巧文化节“传统+创新”,分别走入广州塔和正佳广场,为乞巧文化注入新活力。如今,乞巧文化已然从古老民俗转变为城市名片,成了天河珠村的象征。

今年是广州乞巧文化节举行的第19年。通过“精品演出+乞巧民俗”,天河珠村再次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花式玩转七夕。

炎炎夏日,美丽社区

精品惠民演出焕文艺热情

天河区文化馆馆长陈岚介绍,为了给市民们带来高质量的视听体验,本次惠民演出选择的节目都是在广州市内创作,获得了全国、省级或市级比赛金奖的“精品”节目。在挑选节目的过程中,文化馆以民俗、非遗类节目为主,紧扣“乞巧节”这一珠村特色。

随着一首热情欢快的少儿表演唱《请到我们羊城来》,演出正式开始。非遗类节目《单指琴缘》用单弦与电吉他合奏,巧妙融合了中国音乐、管弦乐、流行音乐等元素。逗笑、逗乐带来的西河大鼓《大营救》以“省港大营救”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东江纵队第二营救小组负责人“小刘”,舍生忘死带领组员秘密营救,最终安全转移的英勇事迹,亦极富非遗色彩。

同时,现场还有动感酷炫、活力四射的街舞表演《智能力量》,借“汤”来述说广府人温暖团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爵士流行情景表演唱《阿妈靓汤》和意境美好的杂技表演《奔月》。

2023年广州乞巧文化节惠民演出。

最具乞巧节特色的当属少儿粤剧《锦绣天河》。该剧以珠村乞巧为主题,讲述了非遗保护项目传习基地小学的小“绣娘”在梦境中遇到织女姐姐,在她们的“点拨”下,绣织出一幅传承历史、演绎现代、创新奋进的美丽锦绣作品。

此外,男女声二重唱《向海潮升》饱含深情。女子群舞《粤乐悠悠》以一把高胡作为媒介,将少女优美的舞姿与高胡悠扬的音色交相呼应,展现出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广东音乐的薪火传承。

最终,演出在大气磅礴、激情豪迈的歌舞《灯火里的中国》中圆满落下帷幕。

表演结束后,节目《单指琴缘》的演员、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丽敏向记者表达了她的激动与喜悦。作为演员兼活动现场执行,今天的她“成就感满满”。顾丽敏回忆道,在正式演出的前一天,现场的市民陪伴演员们彩排到深夜,每一位演员都感受到了市民的热情。“我认为这场演出的‘惠民’体现在它能够在这么热的夏天充分释放大家的激情,我看得出来市民朋友是很需要、很欢迎这种活动的。”她说。

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

都市非遗再“出圈”

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非遗也能再“出圈”。除了以珠村乞巧为代表的天河乞巧习俗,本次活动还集合了多种非遗文化。在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天河区银河小学、四海小学等学校在现场设置了展区和摆台,设置了多个非遗打卡点,打造出“非遗文化一条街”,市民们可以在广场内互动体验,真正做到“非遗进社区”。

单弦拉戏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丽敏表示,“非遗要守正,也要创新。我觉得我们可以创作一些更接地气的作品,走进社区与大家分享,才能让更多群众都来关注,都来喜欢上每一种非遗项目。”

“文化有约·美丽社区”系列活动作为“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的子品牌及重头戏之一,从201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7年。今年将在全市各区进行10场的精品巡演及公益讲座,力求把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产品融入百姓生活,为市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中国乞巧第一村珠村,活动再度创新,不仅关注到乞巧民俗本身,还集多种传统非遗于一身,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打造具有独特风味的表演,在再度擦亮城市文化名片的同时,与市民共赴文化之约,共赏非遗之美。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郑铭茵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