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消息丨社会学者眼中的“断亲”:不是社会问题,也不代表社会进步
发布时间:2023-05-21 15:39:01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2023年春节,出门走亲戚的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人民视觉/图)“年轻人断亲”这一社

2023年春节,出门走亲戚的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人民视觉/图)


(资料图片)

“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走亲戚,与亲戚之间的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进而诞生了大量“反向调教亲戚”的搞笑短视频。这在胡小武看来,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回到故乡其实会有一种不适应感,就像“故乡已是异乡”。

这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同时也是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关注城市青年问题。他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2022年底,胡小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他通过调研发现,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尤其是“90后”和“00后”群体,断亲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随着互联网和城市化发展,这个趋势仍在加强。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经由经济上、空间上、互联网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导致年轻人做出不同于父辈的断亲行为。“它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我没有把它当作社会问题去理解,这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胡小武说。

胡小武。(受访者供图/图)

亲缘关系里的拉力和推力

南方周末:你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断亲概念?

胡小武:从概念上的接触应该是在2021年的7、8月份,但是我自己看到这个概念之后,根据我们做社会学研究的通常方法,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史、生活史做了一些梳理。

我是75后,江西人,从江西的小地方到了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离故乡千里之外。二十多年过去,我都面临着疏于和老家亲戚交往的行为。我有一个妹妹在浙江,妹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算是特别亲的二代亲,但是两个孩子一年到头最多见一次面。如果大家暑假有空,就见两次。这种跨时空的距离感,也就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开放和流动的宏观结构,最终产生了一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我还咨询了我指导的研究生、本科生,在身边做了上百个案例的随机访谈,总体上都符合断亲现象的行为。在这样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研究性的思考。

南方周末: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现象。

胡小武:应该说是一种变迁中的现象。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基本上保持了平均每年1%的城镇化增长率,城市化率从18%到今天的65.22%。这种城市化率,真正的结构性特征在于,绝大多数人口都远离故土,脱离故乡。脱离故乡是一种空间结构上的流动,春节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的时间节点。我想说明,中国城镇化史无前例的增长,事实上造成了大量的新中国社会结果。

另外,经济增长导致家庭经济自主性的获取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传统亲缘关系,或者说宗族家族的亲缘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社会网络结构和生活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每一个家庭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自主的单元。获得经济独立的情况下,对传统意义上的家族亲缘的经济依赖性就已经失去了。

所以从人口空间上的巨大变迁,再到经济上的家庭自主性,使得我们维系传统亲缘关系的根本土壤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典型意义上的拉力,把我们从传统的契约关系当中,拉到了当下的短期的结构当中。

南方周末:还有其它原因吗?

胡小武:这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内卷。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各种教育机构里,要么学校,要么教育机构,乃至中学、大学,他们的社会网络都在教育机构里,他们的朋友、同学也就局限在这范围内,亲缘关系就越来越疏离了。

还有一个客观因素,这一代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兄弟姐妹也不多。我是两兄妹,各自只有一个孩子。那么我的亲缘网络里,两兄妹家庭一共才6个人,也就是说,一代亲和二代亲都是很小的结构。在这种很小的结构中,在前面讲到,本身又有各种因素的拉力,基本上就不需要了,可以减少为无。独生子女的世代已经是两代人,两代人的亲缘关系本就很稀薄,亲缘网络就很简单。

南方周末:论文提及,互联网世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个人化,这也是原因之一。

胡小武:00后是互联网元时代的一代,就是人们从一开始就可以一个人过日子,不需要太多的社会交往,也能过怡然自得的生活。

互联网元时代的群体,可以通过网络,有很多不同的交往方式,他就更加不依赖于传统的亲人关系、亲人网络。而且经过了互联网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后,他们本身的青年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强了,他们就更加没有在情感上对亲缘关系的依赖,在王者荣耀游戏上的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南方周末:在网络上,还有不少人认为,选择断亲的原因是来自亲戚交往中的负面体验。

胡小武:我在文章中也写过,但是没把它当做重点。负面体验在已有的变迁当中形成一股推力,把我们推向了一种断亲的行为状态当中。前面都是各种拉力拉出来,这里还有一种负面体验把你推出去,所以“一推多拉”就变成了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式青年人断亲的结果。

断亲现有地域差异

南方周末:你怎么理解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

胡小武:因为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的,所谓不够尊重个人隐私权的习惯。你回老家,他会问你在哪里上班,一个月赚多少钱,在国外是不可能发生问你赚多少钱的事,因为这是个人隐私。还会问你有没有结婚,谈不谈女朋友。

比如说你在外面混得还不错,他就说你要帮我一个什么忙。这是中国式的关系社会中,家族关系最重要的原理。所以一个人会碰到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式文化导致的日常交往方式的差异性——没有边界感。

在这样的传统社会当中,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回到故乡会有一种不适应感,就像“故乡已是异乡”。

南方周末:也有人认为,南北方的家庭观念不同,断亲现象因地域有差异吗?

胡小武:我后来做了一些文献梳理,了解了在福建和广东靠海生活的客家文化,是有一点差异性。在那里,宗族化的亲缘网络,还是比较重要的维系经济发展的网络平台。

我们经常讲浙商、闽商、粤商,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商会、商人显得有点不一样。因为在晚清以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很多人都是下南洋,全世界各地都有同乡。这样一种远离故土的心态,会使得这个地区的人可能更容易有故土情结和乡缘情结,这种故土情结和乡缘情结实际上就是血缘情结。

南方周末:我们也留意到,大多数广东人不愿意往外闯,只愿留在家里。

胡小武:这又是广东最有差别的一点。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就是粤港澳地区,湾区再远开车也就是两三个小时。所以特殊性就在于,没有太多时空距离带来的分散感和距离感。

在广州也有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人,这是叫外来人口,对他们来说,就是千里之外了,距离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疏离。

南方周末:所以南北方还是有差别。

胡小武:走亲戚,最多以省为单位来划分,不能以南北方来划分。比如说山东人、河北人也喜欢走亲戚,我也看到内蒙那一带的人少走亲戚,因为地域辽阔。南方相对来说人口密度高一点,我也了解过,像贵州走亲戚的少一点,因为也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会有亲缘唤醒的可能

南方周末:你觉得需要担心负面影响吗?会不会导致社会人情方面进一步冷漠化和疏离化,从而不利于社会发展?

胡小武: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齐美尔写过大都市精神的文章,就是大都市本身特质是孤独、冷漠和匿名化,所以这种孤独和冷漠是城市化带来的一种客观结果。

比如说回到老家,基本上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有那么多邻里朋友。在大城市,你坐地铁、公交,或者上下楼梯和电梯,你跟谁也打不了招呼,这里不是老家的街道社区,不存在所谓的邻里社区的熟悉感。

全世界各地都这样,这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性的大都市精神特质。只要是城市化到了一定阶段,它就会原子化,就是个人主义,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心它会带来负面影响。存在即合理,它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和社会事实。它可能是孤独、冷漠、原子化的,也可能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现在很多的网络围观,不熟悉的人反而互相关心、支持,给他点赞,这是理性化的结果之一。所以我认为,不存在负面性和正面性的问题,它就是一种客观性。

青年断亲不是社会问题,也不代表着社会进步,只能说它是社会进化的一个结果,不会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南方周末:你还提过,成为父母后会带来亲缘唤醒。是否可以理解为,最终都会唤起亲缘的话,就无需担忧断亲行为?

胡小武:略有差异,我思考亲缘唤醒或者亲缘复苏的可能性,是因为我的文章聚焦在未婚年轻一代,包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的没有结婚的青年群体。也就是说,我在判断这样的青年会有个体或者群体改变的可能性。当青年结婚生子时,这时就会有血脉传承,也就回到血缘构成亲缘的基础。

我们成为父母,就会围绕着血缘关系,展开亲缘网络体一种新的共识,或者一种新的自觉。比如说生了孩子之后,有人会根据家谱起名字;有人会办百日宴、周岁宴,首先会想到邀请亲戚,其次才是邀请朋友。在操办活动过程中,断亲的青年都变成邀约亲朋好友参与聚会的主角。从非主角到主角,完成从断亲到亲缘唤醒的转换。所以我觉得是有亲缘唤醒的可能性。

南方周末:还需要做什么来适应这种情况吗?

胡小武:我觉得不需要刻意地做什么。因为我提到很多客观原因,都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结果,客观的社会规定。你要去改变它,或者以个体的方式去调整或解构,事实上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就像刚刚我说的,人最终会有亲缘唤醒的可能性,断亲又不是社会问题,对人也无害,没有必要刻意去改变。从这种相对断绝的社会生活体系当中,血缘无法摆脱,也无法割裂,当哪一天你觉得它对你意义重大,你自然会自己改变,所以我觉得不需要担心。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蔚婷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10亿 打破内地影史春节档动画片纪录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

    据各方数据,1月31日上午10时许,深圳出品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突破10亿元,在首日票房、档期票房、连续破亿天数等多方面打

  •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幅增加 曼谷等地成为最受欢迎目的地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

    1月27日,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深圳游客的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相较国内热门景点的人山人海,

  •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469.25万人次 旅游收入31.58亿元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

    1月27日,记者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202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1月21日至27日),深圳共接待游客469 25万人次,旅游收入31 58亿元,

  •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卫星厅迎来首个大客流春运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

    据深圳市春运办统计,1月15日和16日连续两天,深圳对外发送旅客人数都在48万左右,春运进入客流高峰期。1月15日,深圳春运对外旅客发送量达

  •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以世界经典管弦乐和歌剧咏叹调为主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年度重要文化品牌活动,多年来已成为深圳市民跨岁迎新的例牌项目。12月30日、31日晚,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深圳音乐

  •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深圳市人才总量已达到663万人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作为来深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助理研究员郭雅婕对深圳在人才服务方面的举措赞不绝口:我作为基础研究人员,很希望自己

  •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者目前仍对购买年票持观望态度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

    12月1日晚8点,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相比于去年,今年购票顺畅了许多。据了解,2022年故宫年票发售时,因短时间内购买年票人数过多,曾

  •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绒服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00%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

    昨日,冷空气到达,广州气温逐步下降。据商超方面预测,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市民对于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不少广州商超准备了有关

  •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2万个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小井盖、大民生。今年以来,深圳开展全市窨井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

  •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期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11月完成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

    备受关注的汕汕(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站及站区工程近日传出最新动态:项目已顺利完成工程招标工作,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目前,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