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小故事,勾勒出广州这次抗疫群像
发布时间:2022-12-16 18:41:07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12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线担当城市荣光”故事分享会,邀请医护人员、社区干部、青年志愿者等不同群体代表,分享他们

12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线担当 城市荣光”故事分享会,邀请医护人员、社区干部、青年志愿者等不同群体代表,分享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故事。

“‘疫’线担当 城市荣光”故事分享会现场


(相关资料图)

分享嘉宾

何红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

余冬冬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党(院)办主任、番禺莲花山亚定点医院医疗队长、副主任医师

蔡水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宋远华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海洋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陈文敏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

吴志豪 抗疫志愿者、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骨干

谢卫华 抗疫志愿者、退伍军人、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

张由琼 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记者

姚毅鸣 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传播中心记者

心灵安抚:

方舱里哭泣的二胎妈妈

焦虑失眠的中老年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医院的何红波医生,主要负责医院心理疏导方面工作。他表示,新冠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不仅威胁敏感人群的身体健康,还可能给更广大的人群带来了心理上的影响。在本次新冠防控中,医院派出了数十位心理医生和治疗师到不同的隔离酒店、健康驿站、隔离病房和方舱医院等场所,聆听了许多新冠感染者们的心理感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 何红波

他在现场分享了一位二胎妈妈进方舱后的故事。由于心情紧张,身体难受,这位患者常常独自坐在病房门口坐着哭泣,称戴口罩无法呼吸;觉得老公也不太理解自己,家人要自己生二胎,怀上之后小心翼翼,现在特别担心新冠对宝宝的影响,

心理测量提示这位患者重度抑郁,轻度焦虑。咨询中何洪波使用蝴蝶拍技巧、呼吸放松等方式,经过10个来回,患者的紧张感缓解。此外,他还通过新冠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一起寻找能支持自己的心理资源,例如母亲、大宝给予的关心;以及建议患者每天要抽出时间照顾自己的情绪,通过多种方式来放松身体、心情,咨询结束后,这位患者情绪缓解。

据了解,新冠感染后心理上可能出现情绪上的焦虑紧张甚至抑郁,认知上灾难化思维,行为上对身体过度关注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何洪波又分享了另外两名患者的故事。

一名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男性,感染后隔离几天睡眠不好,出现血压升高,降血压药效果不佳的情况。家人和朋友给他发了许多关于高血压危害的科普,他在自行百度中焦虑情况严重,情绪崩溃,出现了恐惧的躯体反应——感到喘不上气、浑身颤抖,各种灾难化的想法反复出现,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治疗师在充分了解他所有症状、身体感觉和情绪感受后,给予健康教育,帮助他减少对躯体健康的灾难化,并科普焦虑对血压的可能影响,引导他用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散步去减压放松。两天后,第二次通话时,他的血压和心慌已经明显好转。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另一名中年男性称从确诊以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关于新冠的信息,尤其关注“后遗症”的问题,譬如“长新冠”等等,信息越看越多,心里就越来越害怕,晚上睡觉一躺下,满脑子都是这些事情,结果睡也睡不着,第二天起来全身乏力,又加重了他的担心。何洪波建议他,首先,适度地关注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建立合理的认知,很多关于长新冠的报道,证据是不足的;其次,学会放松自己情绪,比如正念、呼吸放松、肌肉渐进式放松都是很好的办法;最后行动上关注当下,活在当下,比如问问自己在危机面前,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对待自己以及怎么对待他人,那么把这种信念带到每天的生活中来,让它们来主导你的生活和行动。

何洪波认为,理性正确认识新冠、合理疏导情绪、科学有效减压、家庭和社会支持,必要时尽早联系专业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医生,患者一般都能顺利康复。

爱会传递

方舱里的“临时大白妈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现在还是番禺莲花山亚定点医院的医疗队队长的余冬冬医生,分享了他所在方舱医院的难忘故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党(院)办主任、番禺莲花山亚定点医院医疗队长、副主任医师 余冬冬

11月13日上午,方舱医院接收了一家特殊的患者入舱:一位年轻妈妈带着3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才6个月大。当晚,6个月大的宝宝突发高烧不退,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医院医护团队立刻启动应对机制。儿科医护人员到场进行评估后,判断需送往定点医院救治,指挥部即刻联系市八医院和120转运专班。经与多方协调,11月14日凌晨1点多,在妈妈的陪伴下,宝宝被转运至市八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然而,随着妈妈的离开,两个3岁和5岁孩子被留在了方舱医院无人照料。当晚值班的护士长陈诗华当即选择留在房间里照顾。当时,两个孩子听到妈妈要离开,不停地哭。护士长安慰到两个小女孩,说:“妈妈虽然不在,但大白阿姨可以陪着你们,好不好?”其实,陈护长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母亲的爱心,让她毫不犹豫充当起孩子们的“大白妈妈”。房间里,她一边拿着对讲机随时跟进处理舱内护理工作动态,一边不断安抚孩子,陪伴孩子看书、画画放松心情。

随后,另外两名护士长进行接力也加入了“大白妈妈”的行列,为孩子视频连线市八医院那头的妈妈。两个孩子慢慢安静下来,3位“临时大白妈妈”用爱接力,陪伴孩子度过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孩子们的爸爸到来。经过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两个孩子身体状况平稳,符合出舱标准后出院。

余冬冬医生现场分享“大白妈妈”合照

据介绍,广医五院在11月6日中午接到承接方舱医院的任务,当天晚上就成立了由13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于7日晚上到达番禺广百莲花山酒店开始准备接收病人。方舱医院由一所隔离酒店直接改建,共有300间房,600张床位。“原酒店的工作人员听说要建方舱医院后因害怕全部撤离了,当时酒店一片狼藉,我们医疗队全体队员顶着巨大压力,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无任何医疗基础条件的情况下通过5小时的连夜紧张准备,于8日凌晨接收了第一批共289名新冠患者。”

余冬冬介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新的要求,从11月30日开始,番禺莲花山方舱医院升级为儿童亚定点医院,转为收治新冠儿童为主,到目前为止医护人员还在继续坚守着阵地。截止今天早上8点,我们亚定点医院累计收治患者2036人,其中14岁以下 251人,60岁以上66人,孕妇9人,累计出院 1950人。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我们也奉献这座城市。”余冬冬医生表示,只要疫情没有完全散去,医护人员的努力就不会停歇。

生死抢救一瞬间

ICU里见证生命奇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蔡水江医生在分享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有一句话叫广东战“疫”看广州,广州战“疫”看市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蔡水江

“大家知道吗?2021年底奥米克戎以来,我们医院的重症隔离病区就关闭了,因为没有需要进入ICU的新冠患者。”他介绍道,随着这轮疫情的感染者数量多,有基础病的新冠患者也逐渐增加,市八医院的隔离病区开了一个又一个,医院所有的医护都投入到了这场紧张的战疫中。

随着老年患者的增多,有些老年人基础疾病较重,合并新冠后原有基础疾病容易失代偿,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市八医院于2022年11月初重启隔离重症病区。医院将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做集中收治,一个区不够就再开另一个区。由有重症照护经验的团队主要负责管理,并在这些高危病区里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收入隔离重症病区,随时应对并准备救治出现重症的患者。

蔡水江医生分享了近期出院的98岁李奶奶的故事。因为高龄,李奶奶常年生活无法自理,入院的时候就已经被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医生检查发现,她还有比较多的基础疾病。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后,导致她心脏基础疾病加重,出现了胸闷气促等表现。ICU的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李奶奶的生命体征,最终她顺利康复离开隔离病区。

“当我们看到李奶奶感谢医护人员的生活视频时,我们非常的开心,不仅是因为听到她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而是——信心!这么位有基础疾病的、有高危因素的老年新冠患者,能够回家,我们怎么能不高兴。”

ICU的故事有时候很惊心动魄,因为生死抢救就在一瞬间。蔡水江医生分享道,启用ICU的当天,医院收治了一位近一年以来罕见的由奥米克戎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备受其亲朋好友关注,经常接打电话和回复信息,对于平常人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对于当下这位患者却是一个危险因素。每每通完电话回好信息,患者都会发生血氧下降并气促,使得医护人员必须提高氧疗的条件,这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甚至容易加重病情。

在一次较长时间的通话及回复信息后,患者血氧非常不好,然而无创的氧疗条件已较高,再这样下去只能气管插管有创辅助通气。于是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和家人作了更深层次的沟通,讲明利害关系,每天手机只和家人报一下平安,其它时间就安静的俯卧在床上接受氧疗,不做别的事情。三天之后,患者精神状况明善改善,在氧疗情况下自行进餐后已无气促发生。

“这位患者也开始给我们提意见,指出我们ICU建造的一些改进意见,我们很高兴,因为他有精力给我们提意见就说明正在快速好转,5天后转出了ICU。”

谈及ICU每日的救治情况,蔡水江医生称有时候又面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医生和护士就和破案高手一样留意这每一个细节。“我们陪着患者爬过了那么多座山,跨过了那么多个坎,我们亲眼见证过奇迹,也看到了温情。”

将发烧至抽搐的小孩送上救护车

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海洋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宋远华

海珠区作为这次疫情的“震中”,每个社区都在经历考验。

新港街海洋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宋远华,作为社区疫情防控的网格长,分享了她的抗疫点滴。

“宋书记,我的药只剩两天了,要去看医生...”“我是海洋所后勤的这边需要协调医护...”“宋主任,我是158大院的物业公司的,我们缺物资...”作为社区的“排头兵、领头雁”,虽然自己的电话成为“热线”,但宋远华还是坚持每天拎着袋子走遍社区的每个角落,记下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并逐一解决。

她介绍道,有一户居民家中有五口人,两个小孩、大的不到2岁、小的才60多天,妈妈确诊去了方舱,家里就剩爸爸和年迈的爷爷带着两个小孩,而且小孩也出现低烧,生活一下艰难起来。支援社区的国企下沉志愿者掌握信息后,及时与该户居民联系,每天为他们下单购买生活物资,并送到家里。

据了解,社区的各大院还成立了“党员抗疫小分队”、物资保障队、信息收集队,确保各大院的物资保障、核酸检测、群众意见收集的及时准确。共有730余人次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期间,社区有位居民需一周三次去省中医院透析,因管控措施无法前往,宋远华掌握此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医疗保障组,联系珠江医院全程闭环送他去治疗;有位老人长期在家注射胰岛素,因其家人在外不能帮助老人注射,社区居委在志愿者团队群发出需求后,同样在管控区内的红会医院曾医生立即回应,为老人家进行了注射;一居民需要心脏方面的药品,社区居委迅速整理好药物名单,在广医二院开具处方单为居民拿回药品。

令宋远华难忘的还是11月26日那一天。下午5点多,她接到一个6个月大的小孩母亲的求助:孩子高烧不退,并出现抽搐现象,家长一度情绪失控。宋远华立即上门安抚母亲,并同步通知社区医生到场为小孩初步诊断,通过协调将孩子顺利转运到了市八医院。“在将母子送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我自己也忍不住眼泪盈眶。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是社区居民的依靠和期待,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感谢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此次疫情,宋远华所在社区累计为居民就医及呼车需求150多次、买药送药135人次,为50多位居民开具转诊就医证明。

雨中摸黑做核酸

九转十八弯找到发烧婴儿家

海珠区康鹭片区是典型的城中村,这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海珠区康鹭片区防疫医护人员陈文敏,分享了他作为一名防疫人员在康鹭片区工作中的工作经历和感受。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 陈文敏

他自11月4日开始入驻康鹭片区,承担网格6核酸采样统筹协调和院感培训督导、医疗保障等工作。当时,康鹭片区是海珠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网格6里居住的群众大概10000人,294栋楼宇。为了把核酸做深做透,不漏一人,陈文敏所在核酸组根据地图分组包干到每个支援干部,利用三天的时间深入到每家每户摸查,生成基本的底册资料。核酸采样任务重,时间紧,在村社干部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爬楼梯,一层层一户户,不漏一人的上门做核酸。

“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城中村巷道狭窄,加上那段时间经常下雨,全身上下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面屏,外面又裹着雨衣,眼睛前面都是“雾蒙蒙”的。上门采样做核酸,全靠双手摸着墙壁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当时,有很多志愿者、安保等工作人员进入网格,协助开展核酸采样、物资派送、维护秩序等工作。作为医护人员,陈文敏组织上岗前培训: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规范消杀,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等等问题,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一切,目的就是让每个来到这里的同志都能平安健康。

11月6日深夜12点多,当时下着雨,陈文敏突然接到电话,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高烧不退,需要紧急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接完电话,他马上准备好物资,做好防护,根据提供的地址去找这个孩子。但由于晚上灯光昏暗,楼宇密集,手机的信号又不好,导航失灵,加之巷道错综复杂,九转十八弯才最终找到该地址。

“我一口气爬到6楼,当孩子母亲打开门看到我的那一瞬间,我感觉所有的辛苦和劳累都消失了,全身都是暖暖的!”

做完抗原后,他简单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安抚家长的情绪,并送了些退烧药备用。当救护车到来,孩子的妈妈跟他说“谢谢你!”时,他想,这就是医务工作者的光荣和责任。

志愿之城 守望相助

“做核酸和抗原检测,是我一天最紧张的时候”

一线抗疫,志愿者的身影从不缺席。分享会现场,两名志愿者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

“‘疫’线担当 城市荣光”故事分享会现场

海珠大塘片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吴志豪,用“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三个词来总结这一段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

抗疫志愿者、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骨干 吴志豪

今年11月份疫情突袭海珠,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海珠区管控区域的一员,吴志豪时刻关注海珠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进展。此前,他持续参与团市委组建的市级防疫储备队组织的核酸检测、电话流调、重点人员信息排查等志愿服务,积累了一些经验。当看到广州共青团发布的一条“海珠大塘片区卡口志愿者招募令”,他马上收拾好行李,立刻向组织报到。当他到达集合点时,发现已有多名志愿战友已到达等候,最后整个队伍110人组成的团市委青年突击队仅用三小时就全员集合到位。

在一次服务开展时,吴志豪发现有位居民在网格口徘徊多时、十分焦急。他主动上前询问,经了解,他是因家中小孩生病,且无准备相关药品,亟需采购药物。想到小朋友生病难受,吴志豪马上联系网格带队民警,并一边做好家长的情绪安抚工作,一边上报家长信息及小朋友的症状、药物过敏史到工作群组,最后,网格工作人员为他送药上门,使他的困难得以解决。

另一名海珠区疫情防控志愿者——谢卫华,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是公司的项目经理。

抗疫志愿者、退伍军人、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 谢卫华

早在2020年初,他就参与过家乡湖北荆州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今年11月海珠区本土疫情最吃紧的阶段,他参与了大塘片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主要负责重点人群转运扫码、转运流转调度等工作。他用“酸甜苦辣”来总结这一段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

彼时,谢卫华刚好在求职,选择志愿服务,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他的求职选择。与此同时,高风险的服务岗位及较长时间的隔离,也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了不少心理压力。尽管如此,当接到海珠区青协的联系电话时,没有半点的迟疑,他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后,当晚就出发来到服务点。虽然心里因为离开家人而感到难受、酸涩,但他仍然认为,“只要社会需要我,我必定义无反顾冲到一线。”

转运工作的辛苦与高风险,让谢卫华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他透露,每一天,做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的时候,是他最紧张的时刻。“我并不担心感染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我担心的是,一旦自己感染了,负责的工作就要交给别的同志负责,增加了小组成员的压力。我担心自己不仅没有帮上忙,反而给防疫工作增添负担。”这是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的一份心理挑战,但也是疫情当前的一份可贵的大爱。

12月7日凌晨1点,谢卫华所在志愿者队伍顺利送走最后一批转运人员,看着车辆缓缓驶出,他们目送着车辆离开,向他们挥手告别。“从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被转运人员的那一份安心,更感受到了生活在我们国家的那一份幸福。就在那一刻,所有的努力、疲惫,都化作了心里的一份甜蜜祝福。”

记录者 见证者

记录着 见证着

每一次战疫集结冲锋号吹响,必定有这么一群媒体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疫情防控的重点在哪里,他们的镜头就对准哪里。

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记者张由琼给自己的分享故事起了一个蕴含深意的标题——《凛冬散尽 星河长明》。

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记者 张由琼

从业十多年,他对于广州的城中村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已经持续十多年时间记录了这些城中村的变迁,对于康鹭、大塘片区里面的街巷阡陌早已轻车熟路。

在保证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他深入核心封控区采访,聚焦凡人善举,微光成炬,共完成22条稿件,其中一篇战疫影像日志《回家!直击广州海珠康鹭片区首次大规模疏解》全网点击量近千万,一个男子背着老奶奶前行,工作人员赶紧前来协助的画面打动了许多读者。

图源:南方网

一次令他感动的采访经历让他记忆深刻,这是个关于康鹭片区一批制衣行业从业者,在疫情期间自发“转岗”变身“送药小哥”的故事。

众所周知,康鹭片区有数以千计的制衣小作坊,绝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都从事着制衣工作。疫情期间,一些老人家、小孩子以及特殊群体会出现急需药品的情况,在凤阳派出所副所长苏勇东的组织下,短短几天内,一支12人组成的送药志愿服务队成立了。他们当中有凤阳街道本地人,也有来自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发挥熟悉片区楼栋、交通路线的优势,为封控区内居民送急需药品,一天要送超过20次的药,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11月20日,张由琼坐上其中一名叫做周游的“送药小哥”的电动车,跟拍他送药的过程,他给一名本地独居老人家送药,到了楼下,他得知老人感染新冠病毒等待转运中,回头又给老人家拿了两盒自己的退烧药,怕她看不懂说明书,在门口一字一句叮嘱她如何服药。“我跟了他整整半天,电话一个接一个响不停,一趟一趟取药送药,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吃上午饭,然后又继续送药直到晚上。”

次日,周游告诉张由琼,他确诊了新冠阳性,他的家人陆续也感染,全家人等待转运,12人的送药志愿者队伍,10人最终感染。张由琼问他后不后悔,他说,“小孩吵着要我抱,我却不能抱他,感觉有点亏欠,但我一点都没后悔,再选我还是会做同样的事”。之后,张由琼一直和他保持联系,知道后来他转运去了方舱,再后来他康复回到村里,说要处理完双十一积压的货物再回家,前两天他说他已经回到老家,休整一下,年后再努力奋斗,自始自终他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平实的话语打动了张由琼,也打动了很多读者。”

“我们来到康鹭十几年了,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广州是我们第二故乡,我们希望这里好。”

“我们做志愿者也不是说有多伟大,只是想尽一份力,让疫情早点结束。”

张由琼记录下这些话语。他认为,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一个个平凡人的用心和用情,构筑起了众志成城的防线。“隔着防护服,我只知道周游是个胖子,我已经约了他年后见个面,想看看这个普通人他长着什么模样。”

从11月15日到12月4日,20天时间里,张由琼很庆幸自己能够记录下广州海珠康鹭片区疫情防控从严峻复杂到科学精准,如今疫情发展进入另一阶段,还没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他表示会继续坚守媒体人的职责,忠实记录,为战疫取得最终胜利贡献应有力量。

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传播中心记者 姚毅鸣

广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姚毅鸣负责海珠区大塘(南洲、华洲)片区的新闻采访工作,前后共22天,他“打满全场”。制作51条的新闻报道,涵盖电视新闻、现场连线、短视频等全媒体作品。聚焦抗疫一线各类典型人物,包括党员、退伍军人、基层干部、志愿者、医护人员、普通居民等。

在这些日子的采访中,他对“大白”这个高频词,感触很深。他认为,在疫情发生后这三年,人们日常生活中,看见大白总觉的有疫情风险出现。但在高风险管控区内,大白是群众可以依靠、守护的精神象征,也是结束隔离走出片区的希望。

穿上大白前,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但穿上大白后,只有一个身份,就是群众的服务员。他们可能是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是生活物资的派送小哥、是维护秩序的人民警察、是转运感染者的志愿者...

其中有一位“大白”让姚毅鸣印象深刻。他是一名姓王的花都警察,来海珠区大塘片区支援。当天他接到任务,协助网格内一位小产的孕妇转运到医院。他为了给这名孕妇和他丈夫找防护装备,前后三次折返仓库。600多米的路程戴着N95口罩全程小跑,姚毅鸣也跟在背后拍摄下这名“奔跑的大白”,几乎接不上气。这段路本来走路的话,时间也不会特别久,但这名人民警察时刻惦记着“急群众所急”。无论在任何岗位上,他都时刻谨记并践行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这令姚毅鸣心生尊敬。

进入重点区域采访,除了特别注意防护,如何让受访者“卸下心防”接受采访,也是姚毅鸣的另一份挑战。

他强调,“理解”很重要。在进入片区前,居民都居家有超过半个月,情绪焦虑在所难免。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采访报道工作,姚毅鸣试过连续几天与一些采访对象保持微信、电话上的交流,真切地关心到他们的生活需要。

“我试过在高风险区采访结束后,留下来当志愿者帮他们送饭、为感染者家庭送奶粉、尿不湿上门,也会在晚上聊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听他们倾诉给他们心理安慰。尽可能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在报道中体现更多的真情实感”。尽管到最后,感染者们还是会顾忌透露曾经感染的经历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拒绝了出镜的要求。但他觉得这个过程,正是这次采访经历带给他的最大收获。

“我们除了报道各部门各环节在抗疫中的闪光表现,更关注生活在这片区域里的每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真实感受。通过我们的报道,以及群众亲眼所见所闻,他们也会对志愿者的工作更加理解与支持。”在姚毅鸣的报道中期,记录了一位居民向志愿者们送上感谢信和几箱豆奶,并承诺他们会好好居家,配合防疫要求。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相信是大家战胜疫情很重要的一种正能量。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标签: 广州医科大学 市八医院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深圳市人才总量已达到663万人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作为来深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助理研究员郭雅婕对深圳在人才服务方面的举措赞不绝口:我作为基础研究人员,很希望自己

  •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者目前仍对购买年票持观望态度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

    12月1日晚8点,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相比于去年,今年购票顺畅了许多。据了解,2022年故宫年票发售时,因短时间内购买年票人数过多,曾

  •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绒服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00%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

    昨日,冷空气到达,广州气温逐步下降。据商超方面预测,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市民对于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不少广州商超准备了有关

  •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2万个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小井盖、大民生。今年以来,深圳开展全市窨井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

  •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期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11月完成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

    备受关注的汕汕(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站及站区工程近日传出最新动态:项目已顺利完成工程招标工作,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目前,

  • 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揭晓入选名单 大鹏新区葵涌古树群位列其中
    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揭晓入选名单

    近日,由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局主办的探秘古树群落,领略南粤风采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评选活动揭晓入选名单。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古

  • 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启动 点燃了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
    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启动

    11月8日,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在莲花山公园举行,来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的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市委会场和各区分会场

  •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每周一至周五闭馆周末开放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将正式向公

    随着雪季临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雪场也将向公众开放。11月7日,据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小程序中发布的公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即

  • 深圳“海上彩虹号”观光航线将复航 将以全新海上国潮主题活动亮相
    深圳“海上彩虹号”观光航线将复

    11月5日起,由深圳航运集团与深圳机场码头联合运营的海上彩虹号深圳机场码头至前海湾观光航线将复航。此次复航,海上彩虹号将以全新海上国

  • 飞盘在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中排第一 陆冲板是第二受欢迎的滑板种类
    飞盘在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中排

    深圳音乐厅前的广场上,詹泽彬双臂微张、以半蹲姿势脚踩滑板,随着身体扭动,他在广场上飞快滑动,引来一阵侧目。这是一个普通周末的晚上,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