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在“03网格”:网格长与城中村居民的非常26天
发布时间:2022-11-29 05:33:22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广州上一轮疫情中,2022年5月14日,白云区人和镇全域解除管控。居民们走出水马围成的卡口,举起手机打开电筒,照亮黑夜。(人民视觉/图)汪青

广州上一轮疫情中,2022年5月14日,白云区人和镇全域解除管控。居民们走出水马围成的卡口,举起手机打开电筒,照亮黑夜。 (人民视觉/图)


(相关资料图)

汪青青在微信群里看到过那条“闹事”的视频。她说视频黑乎乎的,人又多又吵,听不清说什么,只知道“闹事”的人是去要吃的,最后“领导”给他们每人两瓶八宝粥。

汪青青不知道的是,视频是阿梁拍的。那天晚上,阿梁举着手机站在“领导”跟前,因为怕惹麻烦不敢发问,录进去的声音都是“带头大哥”的。后来人越聚越多,阿梁就越退越远,站在风暴中心十米开外的地方看着。

阿梁拍的“领导”就是周洋,他是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道太和社区03网格的网格长,阿梁和汪青青是03网格的居民。2022年11月13日晚上,上百位被封了10天的居民将周洋围住,问他怎么解决吃饭问题,什么时候能够解封。周洋没穿防护服站在人群中间,挨个解答,作出承诺。对话持续了两个小时,直到人群怒气平息散去。

事后,有人将这段对话视频上传到微博,引起网友关注。有网友评价“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也有人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场对话,03网格发生了什么。

作为疫情防控最小单元,水马、铁皮切断了网格内外流动,网格里形成了“小社会”。从11月3日临时管控至11月28日白云区公交、地铁有序恢复,这一个月,03网格的五千多位居民和网格员们有过不解与冲突,有过沟通与对话,也有过对城市烟火的共同守望。

2022年11月13日晚,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道太和社区03网格内,网格长周洋与居民对话。 (南方日报视频截图/图)

水马围住网格居民

太和社区住的大多是在广州打工的外地人,来自天南地北,互不相识。这里遍布城中村,建筑密集、低矮,通风效果不好,病毒传播风险较高。

为了形成可控的封闭区域,太和社区划分了5个抗疫网格。围上高高的红色水马,网格中人的命运也短暂勾连在一起。

封控在03网格的日子,汪青青过得浑噩。除了吃饭,剩下时间都在床上。她要么刷抖音,要么看电视,偶尔也会在十平米左右的宿舍里走来走去。累了就睡,睡醒刷手机,不分白天黑夜。

汪青青是陕西汉中人,16岁就到广州打工,20岁回家结婚生子。生下老二后,她又回到广州,在一家服装厂干了四五年。靠多年攒下的积蓄,夫妻俩在老家买了房,每个月要还三四千元房贷。两个孩子老人带着,夫妻俩只有过年时才回家。

住在广州城中村,汪青青挺知足。“别人都说城中村很破很旧,但我觉得这里还可以,我们老家的镇子很小,这里只是一个村就这么大。”她租的是夫妻房,房租每月两百多元,但因丈夫在佛山工作,多数时间她一个人住。要不是碰上封控,每周日休息时,她总到附近的商场逛街,买衣服和生活用品,中午再做上三个菜。

阿梁过得比汪青青拮据。他是广西人,初中辍学后到广州打工,进了服装厂。一个月休3天,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能赚五六千元,4000元寄回家,剩下的留着自己生活。他舍不得买贵重的东西,一千多元买的手机用了几年,得常清内存。

11月3日被封时,阿梁没有惊慌,他准备好三天的物资——几包饼干。这事他有经验,2022年4月,阿梁被封一个多月,但每天都能下楼买饭,他以为这次也能轻松度过。汪青青的物资准备的比阿梁扎实,除了肉和菜外,她还准备了十斤大米,几把挂面,足够吃一周。

很快,俩人发现情况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最初通知封三天,到时间了却没解封。囤的菜吃完后,汪青青只能靠同事接济土豆、萝卜、包菜等耐储存的食物。

封控一周后,03网格里的很多人都开始为食物发愁。这里住着的多是工厂工人、小摊贩,因靠近南天百货临时工市场,还住了很多打日结零工的人,房租每月200至800元不等,有些家里连锅碗瓢盆都没有。

汪青青曾刷到一条视频,一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人在橙色塑料水桶里煮泡面,两块面饼飘在水上,桶底沉着“热得快”。汪青青不知道这个人属于哪个网格,但可以确定就住在附近。

广州白云区嘉禾街道部分网格划分。 (受访者供图/图)

三天又三天

11月8日,周洋被抽调支援03网格那天,网格内的防疫形势正在变得严峻。

由于确诊病例增多,03网格成了高风险地区,也是同期白云区疫情最严重的,网格内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更为严格的封控措施。有几天晚上,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地从网格里转运密接人员,最多时要忙到清晨五六点。

每次转运的人离得很近的时候,汪青青都害怕轮到自己。饿着肚子的阿梁则一个人在家生闷气:“巴掌大的地方,为什么都不安排物资呢?”

除了每日有人上门核酸,阿梁觉得当时没有感受到来自网格员的其他保障,微信群里@网格员,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作为网格长,周洋知道问题出在哪,却很难改变。“那时候人手不够,只有50人左右,完成工作的效率肯定受到极大影响。有些女同志已经累坐地上不想起来,再叫她做的话,可能都会直接哭出来。”

47岁的周洋是白云区一名处级干部,曾长期在镇街基层工作。在同事眼里,周洋不怕事、有担当,遇事不会优柔寡断,有看不过眼的也敢说话。

周洋坦言,初到03网格,带队伍是很大的难题。网格员队伍是临时组建的,有国企员工、老师、机关干部、社会志愿者等,互相并不熟,网格长对他们的约束力有限。曾有机构派30人来支援,周洋安排他们穿上防护服给居民送物资,却被拒绝了。带队的人说,他们“不能被感染”。

几番沟通无果,虽然人手紧缺,周洋还是要求这30人离开03网格。他说,自己能做的就是科学、合理、公平地安排工作。“不能让干活的人使劲干,不想干活的人天天闲着,这样大家会觉得很不公平,心里难受。”

部分支援力量到达后,周洋理顺分工,将网格内所有工作人员重新分成7组:综合数据组、核酸检测组、转运协调组、医疗关怀组、医疗物资保障组、生活物资配送组、秩序维护组。虽然工作组类型基本覆盖封控区内各类保障,但由于人手太少,有些保障大打折扣。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与早期封控不同,现在的封控初期都较为平稳,三天不会有问题;如果又三天,顶一顶也没事。但到第七天仍在封控状态的话,人的心理以及物质条件就会开始出现问题。

所以当一个地方封控超过7天,可能一些问题就会爆发。“对于网格长,要预先做好思想准备,不至于出问题时太过被动。”郭巍青建议。

在周洋看来,不稳定因素始终存在,关键在于,事前怎么预防,事中怎么处理,以及事后怎么落实诉求。周洋知道当时的网格运行不太顺畅,但总体算是平稳。可他不知道的是,表面的平稳下是物资短缺、情绪积压和怨气发酵,并且在几天后达到极限。

巷子里的对话

封控的第11天,看上去“风平浪静”的03网格悄悄地泛起一丝涟漪。

阿梁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11月13日晚6时,有位“大哥”在群里说:“你们谁愿意下去的跟我下去,找他们问一下什么时候解封,有没有物资。”响应的人不少,一个二十多人的新群很快建立。

阿梁犹豫要不要跟着“大哥”一起下去,住在附近网格的同事都劝他别强出头,但不去家里没东西可吃,阿梁想争取一下。

汪青青知道网格里有人“闹事”,她觉得去闹的人可能真的没有粮食吃了。“我当时没有下去,是因为还有吃的,可以再忍忍。”

接到居民聚集起来的紧急通知时,周洋几乎是跑着过去的。“当时担心形成群体性事件,形成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更担心事情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周洋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一位网格长解释,按照网格负责制,网格里所有事都由网格长解决,群众出了问题也是网格长来背。

几十位居民拨开围住03网格的水马,继续往外走,在一处卡口被穿蓝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工作人员用喇叭对着他们喊:“不要闹。”

喊话没起作用,人群不愿散去,反而越聚越多。有居民向“蓝大褂”抱怨:“吃的也没有,买也买不到。”

汪青青知道那处卡口,它靠近竹仔园篮球场,附近有一汪池塘。“闹事”居民们聚在一条黑乎乎的巷子里,那是03网格的主干道,也叫“竹仔园一条街”,不到300米,两边都是铺面,有药店、超市、餐馆还有百货店。虽是主干道,但仅容得下两辆车对向行驶。

没被封控时,那条街上人来人往很热闹,天黑的时候,路两边都是摆摊的人,从街头摆到巷尾,卖各种小吃,直到深夜才会散去。汪青青常去,吃一份鸡脚、两串炸豆腐、一碗麻辣烫。阿梁则称,那条街上每家店自己都吃过。

人群聚集那天,巷子两旁的商铺都关着门。在一盏亮着的路灯下,周洋被上百位情绪激动的居民围住,一二十台举起的手机向他对准,一个个问题和诉求也扑面而来。周洋出来得着急,没穿防护服。但转念一想,这样和群众的隔阂反而少了一层,不会有拒人千里的感觉。

一场面对面的对话开始了。

有人发问:“我们网格有多少阳性病例?什么时候才能解封?”周洋坦诚作答。

又一居民提问:“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周洋回答:“我们会努力解决。”

但这个回答并未让提问人满意:“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

对话持续了两个小时,问题多集中在物资能否保障,信息可否透明,以及什么时候能够解封。现场气氛并不总是平和的,很多时候要喊要吼,甚至夹杂着脏话。

周洋准备好纸笔,让居民写下自己的诉求,并记录每户需要物资的人数。事后,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群众在气头上,你得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他们心里积压了情绪,需要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抚慰,也确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那天晚上,阿梁分到了两瓶八宝粥。第二天收到了盒饭,半盒米饭半盒菜,那是周洋承诺的物资。阿梁吃得很香,“就像很久没吃过东西,突然拿到了救命稻草一样”。

“信任不是压出来的”

聚集的人群散去后,周洋有种度过难关的感受,“起码没有到不可控的地步”。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与网格居民对话的视频在网上火了。

有网友评论:“非常时期,需要有温度的管理和沟通,只要好好说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才是做事的正确方式,如果都这样,民众哪有这么多怨气。”“信任是交流来的,不是压出来的。”

周洋“出圈”了。多家媒体发出采访邀请,好友也打来电话,说如果当时在现场的是自己,可能会紧张到不知说什么。

但周洋觉得这是一件平常事,也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不值得被报道,也不想被拔得那么高。这也并非周洋首次应对类似局面,在此前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经验:“这种事得抓早抓小,不能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同时,他也清楚03网格并非无懈可击,还是有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是靠八宝粥和方便面就能解决,而是要靠完善服务、保障群众的手段、方式、渠道、力量,以及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所以,当天晚上我说会尽一切努力尽快改变目前这种状态。”

阿梁事后在新闻里看到了周洋,他承认周洋态度好、说话和气,很耐心地听居民们讲完所有需求,也没有跟大家起冲突。但作为那天晚上围住周洋的人,他认为网格长本就应该做好居民的生活保障:“跟锦上添花相比,我更想要雪中送炭。”

阿梁不知道的是,11月13日晚,因没穿防护服进入仍有确诊病例的高风险区域,从现场回去后,周洋在酒店进行为期5天的隔离。隔离期间,周洋每天盯着03网格的动态,确保生活物资送到居民手上:“那是我承诺的,要兜底群众吃的问题。”

11月14日,罗松盛接任周洋成了03网格的网格长,他和周洋是同事。罗松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经过那晚“对话”,03网格内的群众情绪有所稳定,情况也有所改善。

改善主要源于增派人手,网格员队伍从原来50人左右扩充至120人左右。再加上转运出去的居民约2000人,网格内工作量减少,工作效率增加。阿梁几乎每天都能领到物资,有时是八宝粥和饼干,有时是方便面和饼干,他从网上买的2斤大米也送到了手里。

此前并不顺畅的沟通渠道也在改善,在原本7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党群服务联络组。罗松盛派几名工作人员专门盯着9个微信群,只要有03网格居民在群里反映困难,就第一时间回复。“以前可能二十分钟才有回复,现在一分钟就有回应。一分钟和二十分钟在心理上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居民不满在迅速减少。“(以前)最高峰时,群里提出的要求、疑问一天达到八十多条,目前已经降到5条以内,基本是问什么时候解封。像‘东西没有送到’或是‘没领到物资’的疑问已经归零。”罗松盛说。

期盼熟悉的风景

虽然网格内情况有所改善,但罗松盛每天仍要与居民沟通十多次:有人刚来广州半个月,工资还没发就被封控了,没钱买东西吃;有人身体不好,不能常吃八宝粥、面包,想吃饭。

罗松盛说,面对这样的诉求,他们会自掏腰包买菜买肉,或者将自己吃的盒饭分出来给居民。“群众要求也不高,只要及时回应他的诉求,解决他的温饱就行。但群众太多了,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只能说尽可能去满足。”

长时间的封控,对网格里的居民是挑战,对于网格员也是。“我们保障的是几千人的吃喝拉撒。”罗松盛描述,工作人员每天上门测核酸、派送物资,再把垃圾一袋袋拎下来。“穿‘大白’不提任何东西走二十分钟就会全身湿透,经常等到吃饭时,饭都凉了,青菜也捂黄了。”

如果居民生病了,哪怕是凌晨四点,网格长也必须到位。会先上门了解情况,协调医疗组进行检查,如果病得比较重确需送医的,要安排人“手把手交接到医院,再手把手接回来,达到闭环管理”。

“我们每到一个网格,从不熟到熟,都是一个巷子一个巷子踏出来的。”罗松盛说,和网格里的居民一样,他也期盼着解封。

封控17天之后,11月20日上午,03网格居民连续5天核酸阴性,顺利解封。红色水马开了一个放行的口子,阿梁出去买了一份红烧鱼块饭和葡萄味的奶茶:“17天没喝到甜甜的东西了。”

很快,新一轮封控消息传来。11月21日起,白云区实行严格限制人员流动、临时交通管控等防控措施。出租房里还有2斤大米,阿梁又赶紧买了几包泡面——兜里的钱所剩不多,交房租的时间也快到了。

再次封控,03网格管理没有那么严,居民可以下楼测核酸。因为排队的人多,汪青青每次会急匆匆赶去,测完再慢悠悠往回走。两三分钟的路程,她走得格外珍惜,尽管路两旁高高的红色水马遮住了她熟悉的风景。

阿梁也能下楼买饭了。在太和社区01网格,马大叔开的快餐店多是像阿梁一样不会做饭的客人光顾。

五十多岁的马大叔夫妇是重庆人,来广州开餐馆近二十年。被封控的十几天里,夫妇俩没为吃的发过愁,但仍操心每月房租。因为病例不多,11月17日马大叔就开门做起生意,来买饭的多是附近网格里的人。

最近卖得最好的是回锅肉、土豆烧鸡,15元一份,米饭不要钱。马大叔妻子盛饭时使劲压,把饭盒装得满满当当。马大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些顾客直说好久没吃肉了。

11月27日,白云区许多区域解除临时管控,包括旁边的太和社区02网格(除高风险区外)。03网格的居民们仿佛看见了曙光,开始考虑解封后的生活。

年关将至,汪青青在盘算,从广州回老家也许要自费隔离,她舍不得那个钱。阿梁打算过年不回老家了,留在广州。原来打工的服装厂不知能否复工,他想找份新工作。

(应受访者要求,汪青青、周洋、阿梁、罗松盛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陈佳慧

标签: 太和社区 嘉禾街道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启动 点燃了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
    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启动

    11月8日,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在莲花山公园举行,来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的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市委会场和各区分会场

  •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每周一至周五闭馆周末开放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将正式向公

    随着雪季临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雪场也将向公众开放。11月7日,据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小程序中发布的公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即

  • 深圳“海上彩虹号”观光航线将复航 将以全新海上国潮主题活动亮相
    深圳“海上彩虹号”观光航线将复

    11月5日起,由深圳航运集团与深圳机场码头联合运营的海上彩虹号深圳机场码头至前海湾观光航线将复航。此次复航,海上彩虹号将以全新海上国

  • 飞盘在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中排第一 陆冲板是第二受欢迎的滑板种类
    飞盘在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中排

    深圳音乐厅前的广场上,詹泽彬双臂微张、以半蹲姿势脚踩滑板,随着身体扭动,他在广场上飞快滑动,引来一阵侧目。这是一个普通周末的晚上,

  • 第四届深圳魔术节闭幕式多平台同步在线直播 持续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第四届深圳魔术节闭幕式多平台同

    10月30日晚,第四届深圳魔术节闭幕式在中国杂技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及抖音、快手、新浪微博、爱奇艺、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同步在线直播

  • 龙岗区公园文化季暨首届露营节开幕 活动现场共设置露营体验等4个营地
    龙岗区公园文化季暨首届露营节开

    10月29日,2022年龙岗区公园文化季暨首届露营节公园Tan生活,一起露营吧在大运公园拉开序幕。本次露营节主题是低碳环保、多元共融、都市趣

  • 深圳发放超1000万元“乐购前海”消费券 消费券可与平台优惠券叠加使用
    深圳发放超1000万元“乐购前海”

    10月27日中午12时,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美团、饿了么平台,开展的超1000万元乐购前海消费券(以下简称消费券)发放活动再度开启。活动期间,

  • 深圳将打造一条五星级游轮观光游精品航线 航线提供全程管家式服务
    深圳将打造一条五星级游轮观光游

    10月17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打造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单位及试点内容的通知,以促进国内水路旅游客运高质量发展、满足游客休闲旅游

  • 深圳将打造一条沿海观光游精品航线 填补我国高端游轮运营的空白
    深圳将打造一条沿海观光游精品航

    10月17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打造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单位及试点内容的通知,以促进国内水路旅游客运高质量发展、满足游客休闲旅游

  • 假期综合征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如何才能尽快摆脱“假期综合征”呢?
    假期综合征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如

    国庆7天假期已经结束,有些人在长假结束返工后会受到假期综合征的困扰。专家表示:假期综合征一般是指在节假日结束之后的二三天内,有些人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