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料】广州花都法院陈佩勤:用心创新家事审判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3-07-06 06:03:20 文章来源: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豪、董柳通讯员林绮虹、张琳若从粤北乡村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董柳

通讯员 林绮虹、张琳若


(资料图)

从粤北乡村走出,又回到乡村法庭,她扎根基层一线,用心创新家事审判,牵头六家单位成立“一站式”反家暴工作小组,联合民政部门设立“山茶花”婚姻调解工作室,融合创设“花好月圆”花系列家事审判品牌。

为破解“探望困境”,探索预防离异家庭探望纠纷的新招数,她发出广东法院首份《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为了不让孩子陷入无家可归、生活学习无人照料的境地,她发出《指定临时监护人告知书》;她注重案结事了,连续五年有超一半的家事案件在她手上成功调解。

她,就是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花山人民法庭专司家事审判的法官陈佩勤。7月5日,广东法院英模事迹报告会上,作为英模代表,陈佩勤讲述着自己的办案故事。

案子结后孩子多了一对爱自己的父母

“广州是一座充满温度的城市,在花都我们更是感受到了来自花山法庭法官和人民调解的温度。”来自上海的张大哥在给陈佩勤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2015年,孙某因生活困难将两岁亲生女儿的小兰(化名)送给上海没有子女的张大哥夫妇抚养,张大哥夫妇对小兰视如己出。四年后,孙某突然反悔,将小兰强行带回广东,张大哥夫妇痛苦不堪,不远千里赶到广州,一纸诉状将孙某诉至花都法院。

陈佩勤接到案件后发现,由于双方未办理收养手续,孙某作为亲生母亲带回小兰并无不妥,从法律层面来看,张大哥夫妇的诉讼请求很难得到支持;于情感方面来看,张大哥夫妇抚养照顾小兰四年,与小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出发,找到情与法的平衡点,才能做到事心双解、案结事了。”

小兰已经六岁多,最近四年在张大哥夫妇的养育下身心健康,陈佩勤首先考虑的是要让小兰能够保持快乐成长。

于是,陈佩勤从母亲的角度向孙女士阐明,张大哥夫妇在孙女士最困难的时候同意抚养小兰至今四年多,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付出了很多,小兰能够像现在这样健康快乐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养育,孙女士如果强行要回抚养权,既是对张大哥夫妇付出的不公,也不利于小兰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陈佩勤也与张大哥夫妇说明,孙女士带回孩子并不违法,要从有利于小兰成长的角度从长计议。

在陈佩勤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解下,双方的关系由最初的剑拔弩张到逐渐缓和,孙女士从一开始的极度抵触,甚至扬言投诉,到与张大哥夫妇达成和解:同意张大哥夫妇定期看望孩子,小兰认张大哥夫妇为“干爸干妈”,同意一起努力把小兰抚养长大成人。

小兰多了一对爱自己的父母,得到了双重的爱,案子也得到圆满解决。

一件家事纠纷的顺利化解能够让当事人感受到城市的包容、司法的温度,陈佩勤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她说:“每个难以决断的案件背后都有当事人的心结,我们要用心、耐心地将法结、心结一起解,才能让人心和善、社会和谐。”

借助合力九旬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91岁高龄的郑大爷育有两子,由于小儿子早逝,郑大爷夫妇多年来一直与小儿媳同住,帮助小儿媳照顾几名儿女。

十年前,郑大爷的老伴去世,不久之后郑大爷又不慎摔倒,加上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慢慢地生活就几乎不能自理,需要人全天候照顾,其间,小儿媳对郑大爷悉心照顾。

后来,小儿媳的身体也出现不适,照顾郑大爷心有余而力不足,郑大爷就希望大儿子能履行赡养义务,与小儿媳轮流或者请人照顾他。

对此,大儿子满是委屈,表示自己也已60多岁,体弱多病,全靠妻子照顾,况且父亲早年偏心弟弟一家,帮弟媳带大几个孩子,应该在弟媳家养老。

面对大哥的推脱,小儿媳则认为公公多年前已行动不便,她照料公公近十年,现在也该轮到大哥大嫂了。就这样,兄弟两家寸步不让,经村委会多次调解也一直僵持不下。

无人照料的郑大爷含着酸楚的泪水,一纸诉状将大儿子小儿子两家告到法院。

接到案件之后,陈佩勤清醒认识到案件的紧迫性:事情一天不解决,郑大爷的身心健康就多一分伤害。

陈佩勤立刻前往村委会、当事人及邻居家中了解情况,并请村委会暂时协助照料郑大爷。

面对郑大爷的无助无奈和大儿子小儿媳之间的推诿,陈佩勤认为:“老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向法院起诉,不仅要把案件结好,更要把事情办好,这样老人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考虑到郑大爷年事已高,独自参与诉讼存在诸多不便,陈佩勤便主动联系检察机关,说明郑大爷属于弱势群体,符合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条件,希望在本案中引入支持起诉机制。就这样,检察机关很快参与到案件中,为郑大爷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收集证据、出具支持起诉意见书等。

与此同时,陈佩勤还与检察官一起给郑大爷的大儿子夫妇和小儿媳讲解法律规定,告知他们弃养、遗弃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和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法检两家的合力调解下,他们终于被法理、情理所说服,认识到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明白了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终兄弟两家放下隔阂,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约定轮流赡养郑大爷,让其无忧无虑、安享晚年。

这个案件的案结事了,是陈佩勤用心为群众解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陈佩勤牵头六家单位成立“一站式”反家暴工作小组,联合民政部门设立“山茶花”婚姻调解工作室,提炼整合家事调查、心理疏导、案后回访等九大家事审判机制,融合创设“花好月圆”系列家事审判品牌,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大格局。

保护探望权决不让孩子心灵受到二次伤害

去年,在一个离婚案件中,陈佩勤问原被告的未成年女儿小玫(化名):“如果爸爸妈妈分开了,你想跟爸爸还是妈妈?”

小玫睁大眼睛望着陈佩勤,在她手上画了一个“坟”字,说:“从小就是外婆管我,她到坟里去了,再也没有人爱我了,我谁也不要跟。”

听完小玫的话,陈佩勤强忍着泪水,她能深刻体会到小玫选择的背后,是隐忍的泪水和刻骨的伤痛,在今后的漫漫长夜里,她需要独自疗伤、救赎童年,那一刻陈佩勤的心是撕裂的,她不仅是一名家事法官,更是一名母亲,希望天下父母不要再让孩子做这样残忍的选择题。

在陈佩勤的调解下,小玫父母均同意离婚,小玫由母亲抚养,父亲每月可探望孩子四次。但在探望问题上,双方都有顾虑,父亲担心离婚后探望孩子受到阻挠,母亲则担心父亲会利用探望孩子的时机把孩子藏匿。这样的顾虑,陈佩勤在办案中并不少见。

“父爱与母爱对孩子来说都是重要的,没有孰轻孰重之别。当事人双方配合行使探望权,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陈佩勤思考着。

为了预防离异夫妻在行使探望权时发生争吵阻挠、隐匿孩子等不当行为,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陈佩勤在梳理自己经办案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向小玫父母双方发出了广东法院首份《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探索出预防离异家庭探望纠纷的新招数,有效破解“探望困境”。

在播撒希望和爱的路上,陈佩勤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前行。她始终秉持小岗位有大作为的敬业精神,坚信守护家庭安宁就是维护社会稳定,装着关爱孩子就是守护未来的大爱情怀,甘之如饴、不懈探索,用公平正义传递司法温度,以真心真情守护万家灯火。(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何昱

校对 | 马曼婷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