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看点丨整形医生也得治新冠,医院各科“秒变”呼吸科
发布时间:2023-01-08 05:48:46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近期开放外科病区收治内科病人,做到“全院一张床,全院一个科”,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图为2023年1月4日,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近期开放外科病区收治内科病人,做到“全院一张床,全院一个科”,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图为2023年1月4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综合病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治疗中。(人民视觉/图)

“凡是临床医生,皆可以是呼吸内科。”2023年1月,一位麻醉科医生在小红书上这么总结。她翻出自己的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一栏写着临床:“以前还觉得职业类别有些宽泛了,现在想来,是自己格局小了。”


【资料图】

从三甲综合医院到社区医院,从华北到东部沿海,全国各地的情况都如此——与呼吸科最接近的医生们在门诊,其他医生在病房。在微博上,大庆市一位肿瘤科护士自从开始照护新冠患者,她没有一天能准点下班;一位皮肤科医生在跨年夜加班,一下午就收了17个新冠患者。

据各地公开报道,多家医院近期表示,面对新冠就诊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增长,要举全院之力保急诊、保重症,打破按学科、按专业收治患者的常规做法,各科室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收治患者。

对于与呼吸科差别较大的科室和从未接诊新冠患者的医院来说,这是与新冠的头一次交手。在“医院多科室变呼吸科分流接收病人”“外科大夫支援内科现场学用呼吸机”等微博话题下,医生们调侃,“翻出了压箱底的内科学”。

幽默背后更多的是沉重。更多时候,他们穿梭在病房里抢救患者,在各科室寻找监护仪、呼吸机和吸痰管,为诊断和用药感到为难。

胸外科医生看发热

“对我们整个医院来说,这是第一次和新冠正面相对。”山东省某市三甲医院的整形外科医生祁峰说。他所在的医院虽然是发热定点医院,但在“新十条”以前几乎没有新冠患者;2022年12月初,在接诊新冠患者以前,他先感染了新冠。

一周之后,感染新冠未愈的医生们赶上了重症潮,祁峰只休息了一天就回到医院,先后被调到了ICU和住院病房协助治疗新冠患者。运动医学科、胃肠外科等科室的住院患者几乎都被清空,医生被调去诊治新冠患者。“八成的医生都在咳,有时候我要在医务站先咳完,再去查房。”祁峰说,患者无暇顾及医生的健康——他们大多是陷入昏迷的老人。

“病人蜂拥而来……这种情况下不拿其他科室的大夫当呼吸科大夫,有更好的办法吗?”2023年1月6日,网名为“手抖毛大夫”的泌尿外科医生在微博上说,他参与新冠临时病房的组建已有一个月。

面对网友们“术业有专攻”的质疑,这位医生认为,非常时期,很多事情只能非常对待。“虽然都说现代医学分工细,不同专业隔行如隔山,但毕竟都是同一个医学教育体系下出身,即便是外科大夫,学完已经忘掉的内科知识再捡起来也比从来没学过的人容易得多。”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6位医生里,江苏省某三甲医院的胸外科医生茂奇是与呼吸科最近的医生,他的同事们被分配到发热门诊,科室里开了三个诊室接诊新冠患者:“早上8点开始接诊,中午没有午休,一直到下班。”

分配到他这里的患者症状都相似,咳嗽,乏力。有些人症状轻,他会给出用药建议,有时劝对方不必拍CT,“查了也没必要”,患者偶尔不大高兴。也有人症状重一些,却不够住院标准:“放在平时肯定住院了,现在住院的都是不太行的患者,通过医院的急诊绿色通道安排。”

南京市口腔医院的医生晏子衡说,7个人的研究生同学群里,已经有4个人被派去参与治疗新冠。尽管口腔科的医生以前学过大临床的内容,但现在还是要边学边做,由呼吸科或者心内科的医生们带着,从写病历开始,再从事正常的诊疗。“医院已经是按照最大负荷在运转了,医护、仪器,都在全负荷地运转。”

而在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同样是口腔科医生的王涛也多了一项新工作——看线上新冠门诊。“这是为了缓解急诊的压力,把轻症的患者都筛出来。”

线上门诊挂号的病人,可以通过文字或者语音描述自己的病情。1月5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前,他刚在网上接了一个新冠门诊。“患者有点咳痰,我给他开了咳嗽药、消炎药,这样他不用看急诊,明天直接到医院拿药就可以了。”

一位眼科医生转岗内科,每天在社交平台更新日记。(网络截图/图)

“全院一张床”

更多的医生被调到病房。小红书博主“北大眼健康D博士”(以下简称D博士)每天更新一篇《眼科医生临时转岗内科日记》,1月6日已经发到第12篇。目前,他所在医院内科病房里只有肺部感染和合并症的新冠患者,而医治他们的则是内分泌科、外科和眼科医生。

D博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个安排背后也有理由——内科医生去支援发热门诊,第一时间给患者医治或者住院的建议,而眼科医生则换到内科,在病房中进行诊治,由有经验的老医生们指导。

一位四川的肛肠科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为新冠病人暴增,呼吸内科和心内科已经收满,于是开始往其他内科收。“内科收不下了,从上个星期开始,院部就发文外科全力收治新冠病人。”

山东省一家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医生喻言也在2022年12月中旬被调去支援呼吸内科的病房。康复科里,有过半的医生和护士都被一起调走。

她说,呼吸内科的住院部本来有40张床。如今,住院部另一个科被挪走,于是整栋三层小楼都变成呼吸内科病房,扩成120张床位,没几天就住满了,之后康复科的病房也开始接收新冠患者。目前在门诊里,一个诊室一天要接诊60到70位患者,而住院部的床位也已经满了。

喻言说,这叫“全院一张床”。症状最重的患者放在呼吸内科病房,同时各临床科室病房都要收治新冠患者。“放在病房里可以先用药,遇到问题还能会诊,所以在尽量收治。”

在2023年1月4日中午,祁峰趁着中午回了趟家,把一次会议上抽的奖品拿到了医院——一个3M听诊器,他起码4年没用过了。

科室有了听诊器,查房的时候才能放心。这是运动医学科用不上却在治疗新冠时必不可少的,同事的说法非常直白:“你自己想办法,要么借要么回家拿,实在不行就去兄弟单位顺一个、抢一个,弄来再说。”

在过去的几天里,与新冠治疗有关的一切仪器都可能成为稀缺品,以前从来不会稀缺的吸痰管都所剩无几。祁峰和同事就跑上跑下地借,“如果吸痰不及时,病人可能就会窒息死亡”。所幸其它科室里有——以前吸痰管的软硬粗细都分得很明确,现在只要有得用,就没问题。

吸氧设备、监护仪也被调来调去。“医院给胃肠外科安排的病人都症状比较轻,那他们那里几乎用不上监护仪,本来的三台监护仪,我们就要走两台。”

“有时候到了其它科室,看见仪器,抱着就跑。”他说,“你就是要先给患者用上。”

边治疗,边学习

“其实有时候就连呼吸科医生都有些懵。”在门诊接诊新冠患者的胸外科医生茂奇说,“因为诊疗经验不多,国外的诊疗经验也未必准确——所以我们只能问呼吸科医生,再参照各大医院的方案、专家意见和国际方案。”

一位来就诊的孕妇一直咳,茂奇担心又犹豫,去问了呼吸科,发现呼吸科无药可用,于是又建议她去妇产科或者专科医院;有患者得了肺炎,复查后发现用药效果不好,他也只能建议患者去求助呼吸科,“但他们有时候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有时候患者的CT结果显示有肺部结节,他才会笃定起来,“这是我们的专长了”。

各医院会在医生们工作之余组织培训,喻言说:“多数时候是支援过外地的医生、导师们介绍经验,分享治疗和用药的方法,有时候通过钉钉和腾讯会议,去不了的人就在科里(线上)开会。”祁峰说,培训包含了各种方向,“透过磨玻璃看新冠肺炎”“营养治疗”都是培训内容,2022年12月底发布的《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也成了参考文献。

即便有这些培训,病房里的医生们依然小心。D博士和其他医生一样,说自己是在为呼吸科的同事们“打下手”。

有经验的内科医生指挥他测心电图、下医嘱、写病历、向患者解释病情,但治疗中需要拿主意的地方,比如新冠治疗的规范流程、抗生素的使用等,他都要再三找文献确认,或者向呼吸科的同事请教。

D博士想,患者一定希望帮助自己的是更专业的医生,可他也没有办法。他只好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淡化身份:“我是你的主管医生。”

喻言在康复科会接触老年病,懂慢性病的用药,但到了呼吸内科也感到困惑。“刚去的时候,连普通的药也会马上问呼吸内科的医生;还有一些新药是教科书上没学过的,我也得向呼吸科的同事请教。”

不只是用药。很多患者都是痰阻气道,需要吸痰、清除分泌物。这是呼吸内科的医护们熟悉的手法,她和来支援的妇科同事以前也学过,但实操依然生涩。胸片、化验单也要经过请教,才能确认结论。

喻言所在的医院里,在过去半个月,呼吸内科的主任几乎从早晨睁眼忙到睡觉。“全院一张床”的情况下,所有科室的新冠病例会诊都会请他参与,他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24小时带着手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接电话。”

尽管如此,喻言仍能感受到力量。“一个病号上午还喘不过气,但做了治疗、打了针,到下午就还不错,他就会很感激我们——康复科的治疗很少有这么立竿见影的效果,我的成就感比以前高了不少。”

2023年1月6日,沈阳市红十字医院,医生在给患者诊治。(人民视觉/图)

沉重的转岗

喻言说,时常有新冠患者的情况急速恶化。“在病房里时常会有患者打着针,就不行了。”

对后期危重症患者来说,“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医生试着更换治疗方案,也拼患者自身的情况”。她提起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大白肺”,所有药物、增强免疫的蛋白都用上了,但病情依然不断加重。“他女儿和我年纪相仿,可能也刚工作不久,有能力经营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位父亲走了,这个家庭的生活就不完整了。”

无论病房还是抢救室,医生们在不断送走患者。

在北京的医院里,D博士上一次目睹病人死亡还是在5年前,当时他是实习生,逝去的是血液肿瘤病人和肺癌病人。但2022年底到内分泌科支援第一天,他就经历了从医以来第一次心肺复苏,一位患者心脏骤停,“短暂地救回来几个小时后,还是失败了”。

他在2023年1月5日夜里11点30分接受采访,语气里透出疲倦——在过去的两周里,他每天8点以前到医院,下班时间是下午6点左右,但这一天遇到本专业的文章要修改,直到11点多才结束工作。

他收治的患者里,超过六成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二成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不少患者都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肿瘤等基础病。过去10天里的病例太多,他甚至难以回忆起细节,但能感受到轻松与沉重的情绪在家属中起伏。“有些家属怀抱希望,但老人的病情迅速恶化,很快走了。有些家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老人的病情慢慢缓解,甚至快要出院了。”

祁峰在不久前刚去ICU轮岗过,于是在医院病例数激增时第一批被调到ICU。“ICU、呼吸科乃至全院几乎都是老人,‘大白肺’很多。”

ICU里一天会经历三到四次急救,患者的氧饱和不够,或者开始抽搐,马上就开始打开静脉通路、做心肺复苏,有时做气管插管和电除颤。他说,情况不好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医生往往都会先询问家属抢救的意愿,“到时候急救就只有黄金30秒,不可能再去询问患者家属”。

祁峰说,如果患者家属没有要求气管插管,那么死亡率就会高一些。但重症患者依靠呼吸机能维持多久的生命,他不敢给出太乐观的估计,“很多人会在脱机后死亡”。

他回忆起一位ICU的患者,在患上新冠4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女儿请求医生:“我妈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我砸锅卖铁也要救她。”ICU费用不菲,她在医院里一直住着,直到祁峰离开ICU时依然插着呼吸机。

在ICU工作几天后,他转到了运动医学科的病房,依然是医治新冠患者,不过抢救的频率有所下降——一天一到两次。

“有些人选择口腔科的原因就是想做医生,又不想经历沉重的生死。”晏子衡说,但这一刻还是来了。他的朋友在研究生同学群里说,“眼看着病人逐渐窒息,然后死了”。

转岗到内科第五天,因为有小患者需要复查眼轴,D博士回到眼科加了一天门诊。他看着一些小朋友叽叽喳喳地进来又出去,摸摸这,看看那,充满了好奇心和活力。

“换做一周前的我,恐怕只会觉得小孩子精力真好,心疼家长付出很多。但现在,看到的很多都不一样了。”D博士说,小朋友给整个眼科诊室带来生命力,家长脸上表情无奈但又挂着幸福的底色。这是他在治疗新冠患者的一周里不曾看见的。

(文中祁峰、茂奇、王涛、喻言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 南方周末实习生 邹露 陈元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以世界经典管弦乐和歌剧咏叹调为主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年度重要文化品牌活动,多年来已成为深圳市民跨岁迎新的例牌项目。12月30日、31日晚,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深圳音乐

  •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深圳市人才总量已达到663万人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作为来深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助理研究员郭雅婕对深圳在人才服务方面的举措赞不绝口:我作为基础研究人员,很希望自己

  •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者目前仍对购买年票持观望态度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

    12月1日晚8点,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相比于去年,今年购票顺畅了许多。据了解,2022年故宫年票发售时,因短时间内购买年票人数过多,曾

  •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绒服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00%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

    昨日,冷空气到达,广州气温逐步下降。据商超方面预测,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市民对于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不少广州商超准备了有关

  •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2万个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小井盖、大民生。今年以来,深圳开展全市窨井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

  •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期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11月完成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

    备受关注的汕汕(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站及站区工程近日传出最新动态:项目已顺利完成工程招标工作,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目前,

  • 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揭晓入选名单 大鹏新区葵涌古树群位列其中
    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揭晓入选名单

    近日,由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局主办的探秘古树群落,领略南粤风采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评选活动揭晓入选名单。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古

  • 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启动 点燃了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
    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启动

    11月8日,深圳市第43届市民长跑日活动在莲花山公园举行,来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的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市委会场和各区分会场

  •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每周一至周五闭馆周末开放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将正式向公

    随着雪季临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雪场也将向公众开放。11月7日,据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小程序中发布的公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场即

  • 深圳“海上彩虹号”观光航线将复航 将以全新海上国潮主题活动亮相
    深圳“海上彩虹号”观光航线将复

    11月5日起,由深圳航运集团与深圳机场码头联合运营的海上彩虹号深圳机场码头至前海湾观光航线将复航。此次复航,海上彩虹号将以全新海上国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