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我市召开的背后——供销合作事业“江门经验”获认可 天天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3-07-05 10:45:07 文章来源:江门发布
2021年5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我市举办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

2021年5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我市举办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题研究班,并推荐学习江门供销综合改革经验。时隔2年,昨天,全国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立足江门自身,推进会的召开不仅是对江门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工作实践的充分肯定,更大大增强了我市坚定目标再攀高峰的信心,进一步构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找准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郭永乐 摄

探索特色供销致富路

一直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立足本地特色,带领广大农民朋友增收致富。

台山市台城街道,广东唯一以“厨艺”命名、由江门供销系统创办和管理的学校——广东厨艺技工学校内“烟火气”十足,出炉的道道侨乡名菜色香味俱全,一批又一批优秀粤菜师傅在这里产生。

“江门是‘世界名厨之乡’,向外输送了大量的粤菜师傅。我们最初正是看中这一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供销饮食技术学校,也就是广东厨艺技工学校的前身,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一技之长,提升收入水平。”台山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

郭永乐 摄

提起台山市冲蒌镇,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畅销全国各地的黑皮冬瓜。冲蒌供销合作社是这一富民兴村产业的“引种人”。“我们通过建设示范种植基地推广种植黑皮冬瓜约667公顷,年产量达5万多吨,打造以冲蒌镇为中心的黑皮冬瓜产业圈,有力推动冲篓黑皮冬瓜‘出圈’。”冲蒌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

冲蒌供销合作社还通过自建近1万平方米的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深圳、广州等消费市场,每年助农销售农产品3.6万吨,年销售额从不足3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上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000多户,先后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社标杆社、先进集体、金扁担改革贡献奖等荣誉。值得一提的是,江门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标杆基层社达20个。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能够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以及能办但效率较低的生产经营环节问题。江门市供销合作社以江门新供销侨润贸易有限公司、台山市天润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新会区侨供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等社有骨干企业为主导,联合供销社系统其他企业,打造93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联合农户,营业额从2019年的3.44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7.35亿元。

市民在江门新供销侨润公司水南旗舰店选购农产品。资料图

全市供销社系统牢记为农服务宗旨,利用扎根农村市场,与农户、农产品有着天然联系的优势,不断探索特色供销致富路,打破区域壁垒,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农产品产销链条

一直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坚持和发展主责主业,做好“供”和“销”老本行文章,努力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盛夏的田间地头,开平市塘口镇兴陵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瓜果丰收上市,农产品经过田头交易站质量检测后直接发货供应大湾区各地。“我们建设田头交易站和田头冷库,帮助100多位社员摘下的新鲜瓜果第一时间经过质量检测,按照订单供应到指定地点,非常方便快捷。”该合作社负责人周超文说。

小小瓜果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农产品损耗降低了,价格卖得更高了,农民收入也随之提高了。今年1月17日揭牌开业的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江门新会服务中心,共享广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平台ISO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等多项资质、400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资源,为2万多人提供放心食材。

郭永乐 摄

江门按照“省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模式,统筹整合供销社系统优势资源,打造5个农产品区域直供配送平台,发展直供直销等新业态。近3年来,全市农产品配送营业额达3.58亿元。

坐落于开平市翠山湖高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开平)优质农产品供应及出口基地是全省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分三期投资建设。目前一期的冷链物流园和二期的分拣中心、中央厨房均已投入使用,平均每天往城市配送发运20多车次、1万多件货物,冷库年流通量约3.5万吨。”广东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有限公司珠西区运营中心行政总监李志杰表示,在江门供销冷链物流服务的保障下,今年3月,数十吨江门沃柑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到加拿大等地。

据了解,我市积极打造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在全市建立6个大型公共型冷库、17个冷链物流储配中心,总库容达15万吨,是2019年的5倍,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创新省、市、县、镇四级共建机制,整合各级供销合作社人、财、物、技、智等要素资源,建立了9家社有企业,建立了农产品区域直供配送、农资农技、冷链物流、江门农特产品馆等四大平台,建立县镇两级供销合作社深化紧密型“县基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快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自由流通。

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一直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积极延伸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在新会陈皮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实时滚动信息的屏幕引人注目,该区超7000家新会陈皮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流通情况不断更新,新会柑种植信息基本实现实时查看。这是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也是广东省首个聚焦本地特色产品产业的大数据项目。

“这是我们主导开发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部署全维度种植生产监测、防控、预警系统,输出陈皮产业大数据‘产业一张图’和‘监管一张网’,直接带动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0亿多元,带动农户增收超2亿元。”新会区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江门作为广东数字供销首批试点城市,依靠广东数字供销云平台,构建子平台为农户提供融合的农业服务,对接广东冷链物流和丝苗米、新会陈皮等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江门丝苗米“订单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全产业链数字化,通过供销市集和智慧供应链赋能新会陈皮、台山生蚝、开平马冈鹅等江门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早在2014年,江门就在全省率先引入植保无人机,探索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后续逐渐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分公司,配备无人植保机400多架,建立5个物联网监测站,逐渐完善形成“县域服务平台+乡镇服务站+村助理+农户”的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模式,并在全省复制和全国推广,帮助老百姓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转变。据统计,2022年,江门市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3.3万公顷(次)。

资料图。郭永乐 摄

此外,全市供销社系统立足供销合作资源和乡村产业特点,联合金融保险部门共创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大力推广“新会陈皮贷”“粤供园区贷”“三农贷”等金融服务,着力构建具有供销特色的信用合作平台。据统计,2021年以来发放助农贷款5.5亿元,受惠农业经营主体多达7000多户。

从主导开发广东首个聚焦本地特色产品产业的大数据项目,到在全省率先引入植保无人机全面铺开农资农技服务,再到开发供销金融服务,处处可见全市供销社系统深化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毕松杰)

责任编辑:方艺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