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报道:【视频】岭南文脉|非遗融入旅游催生产业,古法造纸也能振兴乡村
发布时间:2023-03-22 07:44:33 文章来源:金羊网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黎存根通讯员粤文旅宣视频制作/黎存根文艺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广东省乡村游表现不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活动为乡村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视频制作/黎存根 文 艺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广东省乡村游表现不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也不断擦亮着岭南传统文化名片。


(相关资料图)

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生长在乡村、活跃在乡村。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发现:保护根植于乡村的非遗,将非遗融入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广东非遗近年来“活”起来的关键。

目前,广东不少地区通过非遗项目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肇庆四会的扶利村就是其中之一。

【文脉案例】

◆今日“网红”

“师古法千年造纸,颂新风百代崇文”,这副对联道出了扶利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扶利村,位于广东肇庆四会市贞山街道白龙村委会,是肇庆历史文化名村。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技艺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近年来,当地利用古法造纸传统文化资源,成功打造古法造纸主题文化古村,吸引海内外大批游客前去游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四会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6月以来,扶利村接待游客人数达10万人次,为村民带来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

扶利村池塘水车

走进扶利村,一眼就能看到一片水塘上架着的木制水车,水塘旁的老屋墙面上绘着蔡伦造纸工序,足足3000多平方米的墙绘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顿感古韵悠悠。

穿梭在村中小巷,随处可见老人坐在家门前,捆扎着刚刚完工的会纸。

提到扶利村,不得不提村里的张氏大宅。张氏大宅是四会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179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建筑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由主屋和炮楼组成。

如今的大宅被综合利用,改造成了“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展馆,内含造纸展览馆、村史馆、农耕馆、图书馆等4个功能室。

扶利村建筑群

◆悠久历史

扶利村所在的片区古时称“邓村”,目前所用古法造纸术统称“邓村古法造纸术”。

邓村古法造纸传承已久,可追溯至南宋,整套造纸流程沿袭蔡伦造纸法,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蔡侯纸”造法基本一致,又独具地方特色。

邓村古法造纸传承谱系文字记录,以扶利村张氏族谱的记载较为完整。据张氏族谱记载,明嘉靖十二年,张氏族人张耀亭在从事农业耕作的同时制造竹纸,至今已传承十五代。

扶利村张氏大宅外

现在,扶利村居民一直延续着手工造纸技艺,生产的纸通称为“会纸”。

会纸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材料。造纸设施有腌池、水捣坊、纸槽、晒场、抄纸作坊等,造纸器具主要有帘架、竹帘、榨杆,制作过程包括砍竹、挞竹、腌竹、碎竹、舂竹、打浆、抄纸、榨纸、松纸、晒纸、包装等20多道工序。

会纸多用于包装、引燃、制盒、造元宝等,因“开张、足数、色好、化灰”而盛名远扬,曾远销东南亚各地。

被誉为“中国民间造纸第一村”的扶利村,是全国最原始,厂场、从业人数最多的民间古法造纸古村落。

高峰期年产会纸制品1500多吨,出口约1000多吨,纸作坊700多间,纸品厂1100多间,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7000多万元。

2007年6月,邓村古法造纸传统手工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十三代传人张熀元于2008年3月被认定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法造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据广东省非遗保护项目的评审、论证专家称,目前在中国,只有广东四会邓村和浙江温州雅泽两地,仍然保留着古法造纸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科学价值、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遭遇危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定位低端的会纸面临传承发展难题。由于古法造纸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效益不高,近年来,扶利村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打工,从事古法造纸生产的越来越少。

在扶利村中的古法造纸非遗传承工场,羊城晚报记者见到了现年88岁高龄、正在“抄纸”的省级古法造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熀元。

他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和先辈们一样,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将古法造纸传承下去。”

造纸工序

张熀元介绍,会纸生产经营高峰期时,扶利村一带有近千人从事相关作业,现在扶利村的男女老幼虽说或多或少懂得这门传统手艺,但实际从业者逐渐老龄化。

他估算,当地目前专门从事古法造纸生产的只有几十人。

张熀元(左)和李锵鸿(右)师徒二人合作

记者了解到,一名专门从事会纸“抄纸”工序生产的普通工人一个月工作30天,每天工作十来个小时,收入仅3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在当地已经没有吸引力。

年约40岁的村民张先生表示,他“抄纸”已经十多年,算是目前从事会纸生产的村民中最年轻的。而相对轻松的“松纸”等工作,则大多由村里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的老奶奶负责。

一位正在家门口“松纸”的老人感慨:“不用种地了,现在还能帮忙松纸,但孙子孙女们都不愿再做会纸了。”

面对类似扶利村面临的乡村非遗项目保护传承难题,四会市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方针,大力推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

四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谢华辉介绍,针对扶利村古法造纸产业发展,希望不断尝试传承古法造纸技艺的新举措,进一步提高纸张质量和纸张的经济价值,精心改良、批量制作出应用性更广的书画专用会纸,这样才可能把年轻人留住。

同时,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旅游活动与民俗文化(扶利造纸)展演展示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活动带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产业化发展。

◆转机初现

广州航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李锵鸿的到访,为四会古法造纸技艺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5年,李锵鸿在四会工作期间,开始追随张熀元学习古法造纸技艺。张熀元非常赏识善于观察的他,并正式收其为徒,悉数传授古法造纸的核心技艺。

一位大学教师怎么会深入乡村学起了古法造纸?

李锵鸿说,大学期间他跟随老师学习古籍修复的知识与技艺,对古籍纸张的制造产生浓厚兴趣,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2012年,他在广州市黄埔古港开设古法装帧工作室,修复古籍的同时开始潜心研究古法造纸技艺。

他查阅了诸多文献资料、走访全国各地之后,发现邓村古法造纸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古代造纸术的精髓,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因此决心向张熀元拜师学艺。

经过努力学习,李锵鸿已全面掌握腌竹、晒竹、浸竹、抄纸、松纸等核心技艺。

李锵鸿(右)指导学员制作纸浆 谢综烈 摄

相比传统乡村非遗技艺的口述经验传承方式,李锵鸿十分重视每道工序背后的科学技术理论基础研究。例如腌竹,为什么要精确控制注水时机和竹片浸泡时间?

原来是为了让竹纤维充分分解,并去除竹片中的水溶性果胶,确保纸张质量。这道工序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原来造纸艺人所不明确的,现在得到了详细的诠释与记录。

◆活态传承

2021年6月,李锵鸿代表广东省参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造纸传承人群研修班,进一步提高古法造纸的理论水平,深化了对传统手工造纸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他认为,要更好传承和发展古法造纸传统技艺,就要不断提高会纸品质和知名度,让它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李锵鸿立足于传统技艺,将蚕茧融入纸浆,经过无数次试验创造出新的四会蚕丝竹纸,并应用到书画、印刷、包装等领域,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他利用会纸设计的《包装设计茶禅一味》《最美古诗》等作品,先后荣获“中国·金艺奖”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铜奖、中韩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奖等一系列荣誉,并取得多项造纸相关实用新型专利。

为了进一步扩大四会古法造纸的影响力,2019年以来,李锵鸿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编写了《古法造纸与活字印刷术》等一系列教材,将古法造纸带进广州航海学院古法装帧选修课的课堂。

同时,他还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东莞市理工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讲授古法造纸,开展了上千场中小学生、亲子家庭及海外华裔子女古法造纸体验活动。

“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像李老师这样的专业人士走进非遗,走进古法造纸,这将为四会古法造纸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谢华辉表示,如何让非遗活态化,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不断更新答案的命题。

他认为,非遗传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广泛参与,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出发,将自己所学、所专、所研用于非遗的保护传承,非遗的明天必定充满希望。

如今,扶利村的“中国民间造纸第一村”招牌更加鲜亮,他们走出了一条属于四会古法造纸的“活态传承”之路。

扶利村老人在家门口“松纸”

【文脉现状】

非遗为广东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广东是非遗大省,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在广东乡村振兴中,非遗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乡村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推出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内涵。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公布项目共计115项,至此,广东省级非遗增至816项。

客家童谣、张九龄传说、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广府饮茶习俗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性、广泛群众参与性、弘扬当代价值的项目被列入名录。

客家菜烹饪技艺、潮州菜烹饪技艺、广式凉果制作技艺等一批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粤菜非遗项目纷纷上榜。

烧腊制作技艺、德庆竹篙粉制作技艺、汶水塘捕鱼节等一批新晋省级非遗项目,为乡村振兴带来积极影响。

广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达165项,位列全国第四。

2021年新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如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竹板歌、莫家拳、狮舞(上川黄连胜醒狮舞)、狮舞(瑶族布袋木狮舞)、木偶戏(湛江木偶戏)、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民间社火(高要春社)、庙会(茶园游会)等,均与乡村息息相关。

进入“十四五”时期,广东出新招、育新人、探新路,持续发力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无论是非遗保护部门,还是基层政府,都已真正认识到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今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

在具体举措上,提出实施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支持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不仅是活态的文化传承,也有助于设计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带领作用,引入“非遗工坊+旅游”“非遗工坊+民宿”等多元经营思维,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性和互动性,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对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认定,并建立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考核评估机制,切实提高广东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

近年来,广东还推出“粤菜师傅”工程,大力开展乡村技能人才培训;在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狮舞、咏春拳、粤绣等非遗项目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游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

同时,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步,广东将积极打造与非遗有关的网红打卡点,推动美丽乡村加快释放出“美丽经济”。

【专家点评】

非遗大省擦亮岭南传统文化名片

杜佐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旅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创会会长)

广东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一直为非遗传承保护营造良好环境。

据了解,2021年,广东共投入中央资金3577万元和省资金3374万元支持全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优化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建设及管理等。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健全非遗保护传承制度,出台了系列制度规范,推进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广东各地纷纷组织开展非遗传承创新大型展示活动,效果很好。

据统计,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成立以来参与指导、主办或承办、协办的省、市、县以上较大规模活动就超过100场。

通过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并积极参与,广东的非遗项目逐步走出省门、走出国门开展文化交流,提升了影响力。

如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已连续两年举办的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品牌系列活动——节庆“叹”非遗。

这不仅让大家近距离领略了非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也使大家对岭南传统审美的独特内涵有了更深体会,丰富和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离不开深厚的自然、文化资源条件;保护根植于乡村的非遗,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广东非遗近年来“活”起来的关键,将非遗融入乡村旅游,也是近年来广东文旅融合的重要表现之一。

如有“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之称的肇庆四会市扶利村,经升级改造后,依托古法造纸展览馆、古法造纸工场,旅行社开发出“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线路,游客们可以沉浸式地在扶利村体验古法造纸魅力。

不仅如此,大学老师亲自拜师学艺加入到乡村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在非遗传承上勇于创新,更是让古法造纸走进了高校课堂;通过专业机构专门研发的四会古法造纸DIY包,让古法造纸走进千万家门。

扶利村走出的“活态传承”之路,值得探讨学习。

在广东非遗保护传承中,尤其是乡村非遗项目,只要因地制宜、下足工夫,找准非遗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以恰当的方式手段加以推动,是可以收到较好成效的。

当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要统筹协调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的关系,主动服务并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

秉承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关注如何创新设计理念、如何创新科技支撑、如何融入市场模式、如何融入时代走进生活、如何活化传承的问题。

由此积极推进兴学术之风、推非遗产品衍生发展、建非遗创新传承基地的常态性工作。

如结合实际开展各类研学、游学活动,与相关院校合作建立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保护,搭建开放性工作平台,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多方合作、跨界融合,助力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原文刊登于《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9日 A08版

总策划/李斌 杜传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本期统筹/陈桥生 邓琼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徐雪亮

编辑 | 易芝娜

校对 | 黎松青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10亿 打破内地影史春节档动画片纪录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

    据各方数据,1月31日上午10时许,深圳出品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突破10亿元,在首日票房、档期票房、连续破亿天数等多方面打

  •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幅增加 曼谷等地成为最受欢迎目的地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

    1月27日,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深圳游客的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相较国内热门景点的人山人海,

  •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469.25万人次 旅游收入31.58亿元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

    1月27日,记者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202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1月21日至27日),深圳共接待游客469 25万人次,旅游收入31 58亿元,

  •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卫星厅迎来首个大客流春运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

    据深圳市春运办统计,1月15日和16日连续两天,深圳对外发送旅客人数都在48万左右,春运进入客流高峰期。1月15日,深圳春运对外旅客发送量达

  •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以世界经典管弦乐和歌剧咏叹调为主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年度重要文化品牌活动,多年来已成为深圳市民跨岁迎新的例牌项目。12月30日、31日晚,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深圳音乐

  •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深圳市人才总量已达到663万人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作为来深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助理研究员郭雅婕对深圳在人才服务方面的举措赞不绝口:我作为基础研究人员,很希望自己

  •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者目前仍对购买年票持观望态度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

    12月1日晚8点,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相比于去年,今年购票顺畅了许多。据了解,2022年故宫年票发售时,因短时间内购买年票人数过多,曾

  •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绒服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00%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

    昨日,冷空气到达,广州气温逐步下降。据商超方面预测,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市民对于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不少广州商超准备了有关

  •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2万个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小井盖、大民生。今年以来,深圳开展全市窨井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

  •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期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11月完成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

    备受关注的汕汕(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站及站区工程近日传出最新动态:项目已顺利完成工程招标工作,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目前,

娱乐LOVE

精彩推送